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格林美(002340)作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正以坚定的步伐、卓越的战略布局,全力投身于固态电池领域的开拓创新,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格林美与蔚蓝锂芯达成战略合作,协同推进产业化
日前,格林美宣布与蔚蓝锂芯签署超高比能电池材料联合开发的战略合作协议。按照约定,双方的目标是在1年内实现超高比能电池技术突破,3年内推动全固态电池等400Wh/kg以上超高比能锂电池的产业化,将各自技术成果和产品推向市场。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企业对锂电池技术自主创新的战略决心,更标志着全行业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攻关提速。
事实上,格林美与蔚蓝锂芯的合作渊源已久,早在2017年双方就签署了动力电池材料供货协议,自此,格林美一直是蔚蓝锂芯在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NCM)的主要供应商。如今,双方再度携手,将以“资源+制造”双轮驱动,在低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AI智能终端等前沿场景,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超高比能正极材料与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解决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蔚蓝锂芯是全球固态电池的先锋布局者,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天鹏电源是国内高端倍率型锂电池领先供应商。作为宇树科技的重要供应商,天鹏电源正日渐成为具身机器人厂商优先选择的电芯品牌,并获得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头部厂家的认可。据蔚蓝锂芯半年报披露,天鹏电源已率先发布更高安全性、更长寿命、更广温区适应性的新款具备量产能力的半固态圆柱21700-60HES产品,60HES体系突破350Wh/kg大关。
格林美作为全球最大的高镍三元前驱体供应商,早在2019年固态电池概念尚未广泛普及时,便预判高镍化、复合化将是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核心发展方向,并布局了超高镍 9 系、富锂锰基、镍锰尖晶石三大技术路线,构建起从镍钴锂资源提取到正极材料供应的完整产业链。历经多年研发沉淀,格林美已凭借晶格掺杂、精确微氧化等前沿技术,攻克多项行业难题。其中,超高镍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富锂锰基前驱体实现吨级出货,首批产品已交付国际消费电子巨头。
据了解,2025年7月,格林美全球新一代超高镍 9 系三元核壳前驱体和首款超高镍 9 系四元核壳前驱体先后正式量产出货,其中超高镍 9 系四元核壳前驱体通过微米级微观结构设计,突破了前驱体材料技术壁垒,在保证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提升了循环和安全性能,完美契合固态电池需求。目前,两款前驱体产品月出货量已达到5000吨。
综上所述,格林美与蔚蓝锂芯的产业协同,不仅有助于双方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产品升级,还将帮助两家公司拓展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格林美携手顶尖院士团队,攻克固态电池技术难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需求的不断扩容,固态电池因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双重优势,成为行业竞相布局的重点领域。但是,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难题”,即界面离子传输效率不足、结构稳定性欠佳,正成为阻碍固态电池走向商业化的最大技术瓶颈。
2025年7月15 日,格林美集团与全球能源材料领域顶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学良教授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孙学良院士作为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格林美此次与孙学良院士团队遵循“精诚联盟,深度合作”的准则,携手达成了在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开展深层次研发合作的共识。格林美的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将被孙学良院士团队广泛使用于固态电池样品开发中,匹配卤化物、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等一种或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进行全面性能评估,深入分析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实际应用表现,解决百年“界面难题”。双方将重点关注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相容性、离子传输效率及结构稳定性等关键实际应用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进。推动解决固态电池在成本、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支撑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对长续航的刚性需求,并为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高安全领域提供可靠的电源保障,从而奠定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
此外,孙学良院士作为格林美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将持续为格林美重点科研项目、研发体系建设、国际研发人才培养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与指导。借助院士团队的前沿科研力量,格林美有望在固态电池研发 “无人区” 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推动中国在全球固态电池技术竞争中抢占战略高地。
总体来看,格林美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自身完善且先进的固态正极产品储备,有望在全球固态电池市场中抢占先机,成为全球固态电池前驱体核心供应商,为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迈向新高度贡献关键力量,也为投资者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