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市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北汽集团正以多领域协同的姿态,在研发、制造、智能技术等赛道全面发力。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跟随“智变新程·科技北汽”采访团走访时了解到,北汽集团已在关键技术领域锚定明确目标: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开启小批量搭载示范运营,初步规划面向商业化运行的Robotaxi车型量产并在国内多城市同步投放。
在新能源汽车“补能焦虑”尚未完全消散的行业背景下,北汽集团的技术布局不仅聚焦车型产品本身,更向电池核心领域延伸,以创新突破行业痛点。
据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集团正同步推进固液混合电池(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两条技术路径。按照计划,半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完成产品开发。与此同时,多场景全固态电池系统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该系统具备安全性能优异、续航里程超长、低温环境下快速充电等突出特点,计划2026年完成整车验证,并于2027年进入小批量搭载示范运营阶段。
在深耕全固态电池研发的同时,北汽集团也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齐头并进,持续加码技术创新。
在智能驾驶领域,北汽集团与华为共同研发的享界S9增程车型已搭载华为ADS 3.0辅助驾驶系统,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将首批搭载HUAWEI ADS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前不久,北汽集团与小马智行联合打造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上路测试,2025年内计划实现1000辆以上规模化车队运营,截至目前,北汽集团的Robotaxi量产测试车上路行驶数量居全国第一。另据介绍,北汽集团当前正打造全新一代滑板平台,为大规模生产高阶智能车型奠定基础。基于该平台,北汽集团正在积极推动开发面向商业化运行的Robotaxi车型,初步规划于2027年量产并在国内多城市同步投放。
作为北汽集团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抓手”,北汽新能源也在持续发力。目前,其已构建起“极狐+享界”的双品牌布局。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聚焦极狐、享界双品牌的差异化发展,通过高端化与大众化的协同推进,进一步强化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品牌定位”。
市场表现印证着发展势能。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销量达6.72万辆,同比增幅接近140%。为进一步保障产品的新能源性能稳定性,北汽新能源斥资20亿元打造了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按照规划,到2027年,北汽新能源将实现年销50万辆的目标。
强大的研发投入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据介绍,北汽集团2024—2030年的累计研发费用将超过千亿元,重点投向固态电池、氢能、自动驾驶等前瞻领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研发投入之外,技术实力的积累也是北汽集团的底气之一。截至目前,北汽集团累计申请专利约3.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40%,授权专利超2.7万件;三电、氢能等核心技术更是7次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北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已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多项技术方案被纳入国家标准。这种体系化的技术能力,确保了北汽集团能够将科技创新高效转化为产业化的产品优势,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在业界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步入转型的技术深水区,从整车智能化向能源体系革命的跨越,已成为各大车企争相攻克的战略高地。对于北汽集团而言,在推进车型研发布局的同时,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体系化技术创新能力,无疑将成为其实现长期发展的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