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家公募2025年上半年盈利排行榜出炉。
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至少63家基金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数据出炉。
整体来看,有5家公募净利润超10亿元,并均实现了营收与净利双增;25家公募位列“1亿元-10亿元”梯队,有的弯道超车,有的面临增长瓶颈;33家公募净利则低于1亿元,其中2家净利翻倍,6家有所减亏。
具体到公司,易方达基金仍以18.77亿元的净利润稳坐龙头位置;南方基金、广发基金的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11.94亿元、11.80亿元,排名反超华夏基金;兴证全球基金重新跻身“十强俱乐部”,汇添富基金跌出前十。
汇添富基金跌出十强俱乐部
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十强俱乐部成员已有所变化,其中易方达基金仍稳坐龙头位置,剩余9家公募位次均被洗牌。
具体来看,易方达基金以近59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8.77亿元的净利润领跑全行业。与2024年同期相比,其营收增长9.71%,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23.84%,增速在头部公司中位居前列。
紧随其后的工银瑞信基金虽未披露营业收入,但其以17.45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二,净利同比增长29.64%。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代表,工银瑞信基金依托工商银行的渠道优势,在固收+及养老金业务上的深耕正逐步转化为利润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基金、广发基金的上半年净利润反超华夏基金分别位列第三、第四位。
其中,南方基金实现营收37.97亿元,同比增长11.65%;净利润达11.94亿元,同比增长15.24%。南方基金在主动权益与指数产品上双线推进,上半年尤其在港股通、科技主题基金方面表现亮眼,或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广发基金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17%至38.98亿元,净利润更是飙升43.54%至11.80亿元,增幅在前十强中遥遥领先。
华夏基金以42.58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五,同比增长16.05%;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增长5.78%。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华夏基金的营业收入比南方基金、广发基金都要高,但净利润增速却相对温和,这或意味着华夏基金的成本支出要更高。
此外,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排名第六名至第十名依次是:富国基金(9.24亿元)、天弘基金(9.17亿元)、招商基金(7.89亿元)、博时基金(7.63亿元)、兴证全球基金(7.19亿元)。
其中,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均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而天弘基金、招商基金则增收不增利,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6.81% 。
与此同时,汇添富基金跌出十强俱乐部,兴证全球基金重新进入前十。

图1:净利润前十的头部公募;来源:澎湃新闻记者丁欣晴据公募股东2025年半年报数据统计
上银、诺安、鑫元从“千万级盈利”跃升为“亿元盈利”
在第11至第48名的“腰部阵营”中,部分公司在战略调整或市场机遇下实现跃升,而另一些则面临增长瓶颈甚至利润大幅下滑。
据澎湃新闻记者统计,有21家公募净利润较2024年同期出现逆势增长,16家公募净利润则呈现不同幅度的缩水,另有1家公募净利润与去年同期持平。
其中,景顺长城基金、中欧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兴业基金、永赢基金、万家基金、长城基金、诺安基金、鑫元基金、创金合信基金、长信基金、中金基金、长盛基金、国联基金、中邮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这17家公募均实现了营收与净利的双增(编注:部分公募母公司年报未披露子公司营业收入)。
具体来看,在亿元俱乐部中,中欧基金营收同比增长16.43%至18.49亿元,净利润更是涨42.23%至4.02亿元;兴业基金营收增长近三成,净利润也增长43.71%,达到2.4亿元;永赢基金同样表现抢眼,营收同比增长42.16%,净利润同比飙升80.20%至1.82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此外,与2024年同期相比,上银基金(1.52亿元)、诺安基金(1.18亿元)、鑫元基金(1.07亿元)从“千万级盈利”跃升为“亿元盈利”。
相比之下,汇添富基金虽营收增长5.33%,但净利润却由2024年同期的6.90亿元降至4.80亿元,降幅达30.43%,成为头部公司中利润缩水最严重的公司。
同时,华泰柏瑞基金在2025年上半年则是营收与净利双降,其中利润端压力明显,从3.20亿元下滑至2.04亿元,降幅达36.16%。

图2:净利润过亿元的20家腰部公募(排名承接图1,单位为万元);来源:澎湃新闻记者丁欣晴据公募股东2025年半年报数据统计
另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过千万的腰部公募梯队,共有18家公司。其中有9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承压,占比达五成。
具体来看,中加基金、方正富邦基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29%,分别为9377.47万元1147.97万元。其中,中加基金是腰部阵营中唯一一家跌出“亿元俱乐部”的公募。
与之相对的是,财通基金、中金基金、国联基金、中邮基金上半年净利润的增幅均在40%以上,分别为9172.55万元、5290.37万元、3513.79万元、2703.96万元。

图3:净利润在千万以上的18家腰部公募(排名承接图2,单位为万元);来源:澎湃新闻记者丁欣晴据公募股东2025年半年报数据统计
尾部众生相:扭亏、减亏与持续探底
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7家尾部公募的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位列百万梯队,分别为华富基金(873.17万元)、富安达基金(860.14万元)、中海基金(688.26万元)、东兴基金(513.53万元)、东吴基金(493.08万元)、信达澳亚基金(378.36万元)、国金基金(246.44万元)。
其中,中海基金上半年净利增幅高达233.75%,富安达基金、东吴基金则上演“绝地反击”,跳出亏损泥沼。富安达基金的净利润更是由2024年同期时的-2680.90万元增至860.14万元;对此,股东方南京证券在2025年中报表示,主要是市场回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相比之下,东兴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国金基金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五成,华富基金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达46.62%。
另有8家公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录得亏损,分别为东海基金(-93.61万元)、瑞达基金(-424.34万元)、南华基金(-617.92万元)、苏新基金(-784.80万元)、红塔红土基金(-913.19万元)、浙商基金(-1050.83万元)、江信基金(-1362.61万元)、九泰基金(-1773.17万元)。
与2024年同期相比,东海基金、瑞达基金、苏新基金、红塔红土基金、江信基金、九泰基金均有所减亏;南华基金、浙商基金则由盈转亏。
值得一提的是,苏新基金在上半年营业收入增幅高达4079.96%,但净利润仍在亏损。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道,营收的增长或源于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管理费的收入与规模直接相关,这种快速增长会带来营收的显著提升。对于净利亏损的原因,一是高额固定成本,苏新基金作为2023年才成立的新基金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搭建团队、系统和营销渠道;二是2024年公司已经亏损了超5000万元,历史亏损可能还需要时间消化。整体来看,中小基金公司想要实现突围,需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图4:净利润低于千万元的15家尾部公募(排名承接图3,单位为万元);来源:澎湃新闻记者丁欣晴据公募股东2025年半年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