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战略布局下,当地正以精准眼光聚焦合成生物新赛道,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8月30日上午,浙江震元(000705)举办震元生物上虞产业化基地投产仪式暨合成生物未来产业专题讲座。
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慧杰、市政府副秘书长曹绘宏,上虞区政府党组成员、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蒋金祥,市发改委、经信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上虞经开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业务合作伙伴及浙江震元干部职工代表共同见证。
作为浙江震元深耕合成生物领域的核心项目,震元生物上虞产业化基地于2023年2月开工建设,此次投产标志着企业在培育合成生物新质生产力上迈出关键一步。
浙江震元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明介绍,项目依托国内顶尖科研资源,运用先进合成生物与发酵工程技术,建成全国首个千吨级组氨酸生物合成产业化装置,开发左旋多巴绿色新工艺,L-茶氨酸正在推进新食品原料申请,累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2项,获授权12项,科技成果登记4项。该项目为浙江省(第一批)示范性重大产业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批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浙江仅3个,绍兴唯一)、获浙江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高质量发展“价值创造”典型案例。
王慧杰副市长指出,合成生物学是“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核心,更是绍兴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绍兴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近年来,全市依托生物医药与化工产业基础,通过出台各类政策、设立各类基金超百亿元,培育发展了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起“政策引领+资本赋能”支撑体系。他强调,各部门要始终如一支持合成生物企业扎根绍兴、创新突破、做大做强,做到政策惠企、要素助企、服务暖企、法治护企、氛围爱企。
活动现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于学军、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吕雪峰、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等嘉宾通过视频致贺;震元生物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科研团队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共赢。
随着全场倒计时结束,王慧杰等共同为项目投产启动揭幕,标志着震元生物上虞产业化基地正式投入运营。仪式结束后,嘉宾们一同参观了厂区。随后,浙江工业大学柳志强教授与天津科技大学谢希贤教授分别围绕合成生物制造未来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应用方向作了专题讲座,为行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见解。
据悉,该基地将聚焦高端氨基酸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以绿色工艺替代传统高污染、高能耗工艺,同时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助力绍兴实现“一株菌种培育一个产业”“一个园区激活一座城市”的裂变式发展。
作为绍兴市属国有上市公司,浙江震元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此次基地投产,既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绍兴乃至浙江合成生物制造业发展的缩影,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震元力量”,助力绍兴在生物经济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资料显示,浙江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是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2023年2月,公司启动震元合成生物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浙江省(第一批)示范性重大产业项目,获首届“领航者杯”浙江国资国企创新大赛三等奖,入选浙江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高质量发展“价值创造”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公司深度合作国内顶尖科研院校,构建“需求驱动、利益共享”的科研成果转化生态,已储备十余个具市场潜力的产品;首期规划年产盐酸组氨酸2400吨、左旋多巴1000吨、酪氨酸1000吨等系列产品,有望为企业开辟全新业务增长点、创造显著经济效益。(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