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8月19日,泡泡玛特如期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内容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04.4%,经调整后净利润达47.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62.8%。
需要着重关注的是,泡泡玛特用时半年所取得的净利润数额已经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并且,公司毛利率达到历史最高的70.3%,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其余多项核心财务指标也一并创造历史新高度,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在确定性高增速之下,当前资本市场对于泡泡玛特投以青睐,公司市值已超4000亿港元,并且首次被纳入恒生指数,发布财报后的一周时间,泡泡玛特股价接连走高。然而,值此“狂热”之际,泡泡玛特却展现出更“冷静”的姿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安蒂思·潘罗斯在她著作《企业成长理论》中曾指出,企业的增长不仅仅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而是由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驱动的。目前,坐拥四千亿市值的泡泡玛特没有停止脚步,除了关注增速外,公司更在意发展质量和健康度。
深耕IP,构筑爆发基石
深入分析泡泡玛特的业绩可以发现,其背后离不开深厚的IP底蕴及运营能力加持。同时,近年来随着旗下IP成功出海,并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众外国市场持续引爆,公司业绩也进一步迎来了强劲增长。
2025年半年报显示,泡泡玛特已经构建起以LABUBU为首的“一超多强”IP矩阵,旗下共有13个IP实现营收破亿元,另外还有5大IP收入破10亿。
这其中,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营收48.1亿元,同比上升668%,MOLLY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73.5%;SKULLPANDA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112.4%;CRYBABY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48.7%;DIMOO实现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192.5%。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也根据不同IP进一步开辟毛绒产品版图。上半年,公司毛绒产品取得营收61.4亿元,收入占比达44.2%,首次超过手办。
可以说,此次中报再度彰显了泡泡玛特在IP层面的突出表现。那么,公司当前IP核心竞争力究竟有几何?
事实上,在IP生意领域,泡泡玛特可谓是拥有相当深厚积累。
2016年,泡泡玛特签约设计师Kenny Wong,这一举措意味着其从早期的潮流杂货铺逐渐向产品品牌转型,并逐渐沉淀出了优质IP。
泡泡玛特很注重IP的长期运营,注重IP产品的表现力,“让每个IP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个点”,如此一来,公司各项细分产品更具生命力,更易受到消费者青睐。
就MOLLY而言,爆火以后,泡泡玛特注重对MOLLY进行多元化探索,比如打造了以情绪表达与表情变化为核心的ANGRY MOLLY形象,再比如推出了ROYAL MOLLY、SPACE MOLLY和BABY MOLLY等更多元的MOLLY形象。近期上市的BABY MOLLY口袋朋友系列,使用了搪胶毛绒的工艺,获得了非常强烈的市场反响。
另一边,CEYBABY的创作理念是“每个人都有哭泣的时候(Everybody Cries Sometimes!)”。公司推出的“豹豹猫猫”搪胶毛绒挂件,鼓励释放天性、勇敢做自己,并推出“爱神的眼泪”系列手办,旨在用眼泪诠释出不同的故事,表达爱的真谛。
此外,HIRONO(小野)以极具辨识度的治愈设计语言构建起独特的精神图景,成为众多粉丝的精神庇护所。而成为泡泡玛特成长最快新锐IP的星星人则是以勇气、思念与爱的故事打动人心,所推出的“123!星星人”手办及毛绒产品将星星人独有的标志性口号为灵感,将勇气迸发的瞬间定格成可触摸的温暖,唤醒人们心中的童心。
当然,泡泡玛特的IP孵化运营体系同样建设完备。对于IP内容,公司并不急于定调主题,反而是更多地强调探索过程,用以逐步加深IP内涵和延伸。而对于IP运营,公司更注重差异化运营、持续运营,会将IP视作明星经纪一般。
“IP运营与创意设计是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半年报中,泡泡玛特如此向外界表述。
深耕全球建立全新增长极
“内卷”格局下,中国企业出海成为了“破局”之道。而这一步,泡泡玛特走在了最前面。
2020年,泡泡玛特成功登陆港股,同年,泡泡玛特开设了韩国首尔首家海外直营店,正式启动国际化战略。随后,这家潮玩巨头先后进入欧美、亚太地区;所到之处,无不掀起“泡泡玛特热潮”。
据泡泡玛特半年报,公司四大区域均实现三位数百分比以上的爆发式增长,其中亚太、欧洲及其他地区、美洲区合计收入占比已超40%,有力印证了全球化成果。
纵观上半年,泡泡玛特通过亚太区实现收入28.5亿元,同比增加135.2%,欧洲及其他地区取得收入4.78亿元,同比大增729.2%。此外,美洲区收入达22.6亿元,同比暴增1142.3%。
着眼增长最为突出的美洲区业务,可以发现泡泡玛特在该区域主要聚焦美国。具体来看,在线下渠道方面,公司美洲零售店数量已经从2024年上半年的22间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1间,在线上渠道方面,官网、TikTok为主要销售路径。
泡泡玛特董事长王宁在业绩会上指出,公司花费将近两年时间在美国组建了团队,逐步摸清商业游戏规则,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市场销售就开始快速增长。
进入2025年二季度后,LABUBU的出圈带动了泡泡玛特的全球知名度,并且公司在核心商业地段开设门店,再加之“名人效应”以及潮玩产品社交属性的结合,进一步驱动美国市场大热。
据了解,由于美国市场地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零售业成熟数字化程度高的区域,且多元文化包容度高,故从长期来看,拥有强劲潮玩消费能力。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在中性预判下,到2030年美国潮玩市场将达341.25亿美元,规模远高于其余地区;而从2024年至2030年,美国潮玩市场年度复合增速或有23.58%。
在展望美洲区业务时,公司管理层表示,当前公司在美国市场线下门店数量还是较少,到年底公司将在美国拥有60余家店。
“美国市场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市场以外,泡泡玛特也持续推进“增量布局”。
上半年,泡泡玛特针对欧洲市场继续布局全球知名地标,净增线下门店4家至18家;在亚太市场深化旅游零售策略,布局知名旅游目的地以及机场。其中,公司在英国剑桥、印尼巴厘岛等地标性位置开设了首家门店。
业绩会上,泡泡玛特进一步表示,下半年公司就有计划在卡塔尔多哈机场开第一家店,也期待在南美、南亚、俄罗斯等市场继续拓展。
4000亿时代泡泡玛特更看重健康度
泡泡玛特的成长史,无疑也是资本市场的“纠错史”。
2020年港股上市后,泡泡玛特曾一度被错误地贴上“玩具商”的标签。在外界对公司商业模式意识不足、IP价值及增长天花板被低估的情况下,公司市值一度低至不足两百亿港元。
而市场短期看是投票机,长期看则是称重机。伴随着泡泡玛特IP实力以及迅猛的出海势头快速展露,资本也很快重新投来了青睐;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内,公司二级市场涨幅超3560%,最新股价近330港元,市值已高于4300亿元。
在泡泡玛特业绩发布会上,摩根士丹利向王宁提问下半年业绩指引事宜。对此,这位公司掌舵人回应称:“年初希望实现200亿元目标,现在看营收300亿很轻松;虽然业绩增长非常重要,但相比数据我们更关注健康度。”
健康度也成为了在业绩说明会中多次提到的关键词。
那么,泡泡玛特已经作出了哪些健康化的举措?
事实上,在加码出海之际,泡泡玛特也已经完成了全球组织架构调整。2025年4月,公司首次在四大区域设置了区域总部,划分为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
王宁表示,泡泡玛特此举核心的逻辑是推动整个集团全球化,让管理更加扁平,决策更加灵活。“希望随着组织调整,决策会更加高效,能够及时解决本土化问题,推动集团国际化,相信未来我们还依旧会对组织持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也在抓紧提升供应链效率,保证公司产能可以匹配产品热销程度。目前,通过自动化改造,公司典型工厂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50%,而普通潮玩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只有20%左右。
除此之外,泡泡玛特还在努力构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并夯实品牌形象。
据悉,自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开园以来,公司已经推出一众优质主题活动,持续打造沉浸式的IP主题场景;2025年上半年,“闪闪夏日”主题活动以及“星星人见面会”就成功举办,吸引大量人群前来参加。今年上半年,乐园闭园50%区域的情况下,客流量和营收依旧超越了去年全年。同时,泡泡玛特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举办大型线下展览活动,将SKULLPANDA、DIMOO、Zsiga、Nyota等IP形象融入城市风景,进一步扩大了IP影响力。
在追求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价值沉淀,泡泡玛特正逐步超越短期波动,向长期主义迈进。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的财富号 2025-08-28 11:21)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