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科恒股份8月28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19.95万元,研发投入4,000余万元。
公司拥有200余人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建有包括“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在内的多层次研发平台。通过成立“科恒-复旦发光材料研究中心”、“科恒股份-华南理工先进新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及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技术突破-产业应用-市场反馈”的良性循环和“高端人才为支撑、平台建设为基础、技术突破为核心、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完整创新生态。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工作,凭借持续的技术深耕与创新积累,在专利成果及标准制定领域收获颇丰。截至报告期末,新能源材料业务有效授权专利112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实用新型专利40件;智能装备业务有效授权专利共计95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67件,形成了覆盖新能源正极材料核心配方、关键制备工艺及智能装备设计制造的全方位专利保护网。
报告期内,公司主持或参与了《LED用稀土荧光粉试验方法》中第 1、2、3、4、7、8 等六部分的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正极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和智能装备的产业化,推动公司产品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持续深化“新能源正极材料+智能装备”双轮驱动业务模式,通过实施平台化战略,拉通两大业务模块协同作战,构建从材料到工艺到装备制造的一体化市场及客户开拓模式。两大业务的深度绑定,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为各自的客户群体共同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在多维度展现出强大的协同发展优势。
市场方面,由于客户群体的异同性,双轮驱动业务模式不仅为各自业务板块拓宽加深了市场和客户边界,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材料+装备”解决方案,也在商务谈判上相比单一业务的竞争对手更加具有客户绑定优势。
技术层面,正极材料与智能装备的研发团队始终保持紧密无间的沟通。材料研发团队对材料特性的深入研究成果,可以为装备研发团队开发产品、进行前瞻性研究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方向,而装备团队掌握的材料量产可行性信息,又为材料的产品开发和改进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从而形成材料-装备开发闭环。
生产层面,两者的技术优化经验能够相互流通借鉴,有利于降低公司全盘经营成本,全方位提升了企业的成本竞争力。这一系列举措显著增强了客户对公司的粘性,助力公司不断深化客户合作、拓宽客户边界、拓展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