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人工智能+”行动迎来顶层设计。
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以来,AI赋能千行百业已初见成效。从AI上市公司近期发布的半年报来看,AI产品和服务商业化落地为业绩带来了积极变化。AI技术不仅在许多重要行业扎根,而且深入更多新场景。随着新政出台,业内看好下半年AI在我国的巨大市场、在丰富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业绩上扬
AI商业化落地成效初显
科大讯飞今年上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9.11亿元,同比增长17.01%;销售回款同步突破百亿元,录得103.61亿元,同比增加13.5亿元;归母净利润虽仍为-2.39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减亏40.37%。
对于业绩突破,科大讯飞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性机遇,保持战略投入。源头技术驱动的战略布局成果不断显现,核心业务呈现健康发展的势头,TO C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科大讯飞AI学习机2025年上半年收入继续保持翻番增长。
昆仑万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33 亿元,同比增长49.23%。其中,海外收入34.41亿元,同比增长56.02%,占收入比重达92.17%,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同时,公司通过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投资管理,第二季度环比亏损额显著减少,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昆仑万维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定推进AI业务发展,聚焦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落地,持续加大在AGI与AIGC等核心方向的投入力度。随着基础模型能力持续优化及各垂类AI应用产品力不断增强,商业化落地成效初显。
虹软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7.73%;归母净利润8853.61万元,同比增长44.06%。其中,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6465.16万元,同比增长49.09%。
虹软科技将业绩增长归因于公司深耕赛道,在不断筑牢AI核心技术底座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场景,实现整体收入与利润的持续双增长。
赋能行业
AI从单点工具变为系统性重构者
亮眼业绩的背后,AI已初步跑通了从技术突破到产品打磨,再到落地各行各业的完整链条。在AI公司的半年报中,AI产品的行业应用呈现多点开花局面。
拓尔思在半年报中表示,其智能体应用已在金融(消保审查、信贷风控)、公安(办案侦查、研判分析、笔录质检、专刊生成、文章写作、战略情报)、政府(政务问答、数字机关、AI 审查、金融监管)、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审查与搜索)、网信(舆情预警、舆情分析、舆情处置)以及特种行业(开源情报、认知域业务)等多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其中不乏多个里程碑式项目。
拓尔思董事长施水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当前AI技术扩散已超越单点工具化应用,进入行业系统级重构阶段。从业务角度来看,AI技术在各行业的赋能正处于快速推进但尚未全面渗透的阶段。在一些数字化程度较高、数据丰富且对效率提升需求迫切的行业,如金融、传媒、政务等,AI技术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果。在一些传统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整体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
在行业赋能方面,科大讯飞在教育、医疗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如教育领域的“大课堂产品体系”持续深化,声量销量双增。AI黑板2025年上半年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150%;2025年数智作业产品方案已覆盖1700余所学校,服务师生250余万人。
虹软科技除了深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主流赛道,还积极开拓AI眼镜、具身智能等创新场景。在商业化进程方面,公司已与多家AI眼镜头部厂商签约,占据头部厂商市占率优势,相关产品方案已在多个标杆项目中完成量产落地。在具身智能领域,公司已与全球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建立技术合作。
AIGC商拍也是虹软科技切入的新蓝海之一,相关产品已入驻淘宝、京东、Shein、亚马逊等主流电商平台服务市场,可提供AI试鞋、商品换色、高清改尺寸等功能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目前,公司已累计服务中小商家数十万家,合作头部服饰品牌客户300余家。
政策加持
业界看好下半年AI规模化应用
最新发布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包括“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以及“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接受记者采访表示,2025年下半年是中国AI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窗口期,需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的“中国优势”。通过政策精准引导、场景深度开放、技术协同创新,中国有望在全球AI竞争中走出一条“应用牵引创新”的特色路径。
“AI赋能产业呈现行业试点加规模复制的态势。”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灏对记者说,头部行业正在快速形成行业标杆案例,进而打磨出可复制的能力,推广到行业更多企业中。这是当前AI逐渐切入各行业领域的主要模式。
施水才认为,目前,各行各业对AI产品的核心诉求可归纳为“降本、提效、提质、拓界”四大方向。变革的核心是AI通过数据深度挖掘、决策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突破行业传统瓶颈和效率天花板,创造新的价值分配模式。变革深度取决于行业数据基础、政策支持与技术适配性。
施水才预计,未来5年,制造业、医疗、金融或率先实现AI驱动的范式革命,而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全面渗透仍需突破技术瓶颈与生态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