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农业银行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超过42%,但融资客却在不断减持。这让我想起一个老问题:为什么散户总是错过行情?今天我就用自己十多年的经验,跟大家聊聊这个事。
一、农行创新高的背后玄机
8月26日,农业银行股价继续走强,盘中最高触及7.34元,再次刷新历史新高纪录。截至收盘,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达42.8%,跑赢了近七成个股同期表现。

但有意思的是,虽然股价持续攀升,融资客却在不断减持。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农行融资余额降至13.66亿元,月内减少0.4亿元,降幅2.9%。年内融资客累计减持3.5亿元,融资余额减少超过20%。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问题:高低点到底怎么看?很多人总喜欢说"涨高了"、"跌多了",但这其实是非常感性的说法。高和低是交易出来的结果,回头看谁都会说,但当时谁能确定?
二、不看高低看行为
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最大的体会就是:真正有参考价值的是看当时正在发生什么。行情好的时候,大家最容易出现的失误就是以为涨高了、跌多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想法。
机构和散户如果是思路趋同,那亏起来可厉害了。正确的做法是看清楚机构的选择,而不是以自己的认识为基础。有人或许好奇说机构的交易行为哪有这么轻易可以看得出来?其实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跟踪交易行为已经有了很大突破。
以银行为例,2022年开始一直到2025年,银行股最近几年涨得非常好。而在银行迭创新高的过程中,关于银行涨得太多了的质疑声从未间断。对此我不做评价,估值本来就是很感性的事情,我只看机构的交易行为。

上图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提供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和传统的走势图相比,这张图上多了下方的橙色柱体。这就是系统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当「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活跃的时候,说明机构资金在积极参与交易。
从图中可以看出,机构其实看好银行不是一两年了。关键是2022年几乎是布局了一整年,当时虽然机构积极参与,但是股价却没有上涨。显然这种大手笔想要得到的当然也是很多的。
三、白酒的反面教材
说到这,不得不提的就是白酒。和银行在质疑声中不断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一两年前开始,白酒则是在不停得抄底声中一路下跌。

从白酒的交易行为数据来看,从2023年10月之后,「机构库存」数据彻底消失。之后每次创下新低就有为白酒鸣不平的,期间也出现过反弹,但实际结果就是即便是反弹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四、慢牛股的行业特征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总体回暖,涌现出一批"慢牛"特征个股。数据显示,筛选8个月度涨幅不超30%、跌幅不超10%,且年内累计涨幅超过30%的个股共有227只。其中21只为市值超800亿元的大盘权重股。
这21只大盘"慢牛股"中,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和医药生物行业占比最高,合计约占半数。从市场分布看,沪市主板占47.6%,深市主板和科创板分别占33.3%和9.5%。
回到开头的农业银行案例。为什么融资客在减持而股价还在涨?因为融资客大多是散户思维的代表。而真正推动股价的是那些不显山露水的机构资金。
我的经验是:不要被表面的高低迷惑。真正重要的是看清资金的行为模式。量化数据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还原市场真相。当你能够通过数据看清机构的动向时,你就不会再被表面的涨跌所迷惑。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我在网络收集整理而成。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