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讯飞刚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这家AI公司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9.11亿元;销售回款达103.61亿元,同样首次突破百亿;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超四成。在AI行业普遍还处于烧钱投入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表现显得格外亮眼。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份财报背后的故事。当谷歌、Meta等全球科技巨头围绕通用大模型展开参数“军备竞赛”时,科大讯飞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以自主可控的星火大模型为底座,撬动教育、医疗、央国企与出海四大关键赛道,走出了一条扎根产业、服务国情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从课堂到家庭,用大模型重塑教育教学全流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育信息化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工具替代”层面,而科大讯飞依托星火教育大模型,正实现对教育教学全流程的“重塑”。

深耕智慧教育行业二十多年,科大讯飞的“AI+教育”足迹遍布城乡。无论是偏远山村的课堂,还是现代化的城市校园,都能看到其产品的身影。通过技术创新,讯飞正在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依托星火大模型底座,讯飞成功构建了中国教育大模型,通过与国内顶尖教育专家的深度合作,持续优化底座模型,并将其深度融入评价考核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历经两年多发展,讯飞星火教育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可谓十分丰富:既能为区域教育管理者提供个性化教学管理解决方案,也能为学生课上课下作业提供精细化批改建议,从不同层面助力实现因材施教;既能深度赋能“中小学科学智能导师”等国家重大课题项目,也能化身AI学习机里的智能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攻克全科知识难点。
技术积累带来的市场优势在财报中得到直观体现。2025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在AI+教育方面收入增长23%,毛利同比增长25%,其中AI学习机业务更是实现翻番增长。
在高端学习机赛道,科大讯飞常年持续霸榜。从行业首发AI精准学,到依托星火教育大模型,开创AI作文批改、AI口语陪练、AI答疑辅导等一系列大模型辅学功能,科大讯飞AI学习机早已超越传统教育硬件的范畴,进化为一个融合丰富教育内容、强大模型算法、多元应用场景的“新物种”,并构建起从学校课堂到家庭自主学习的“新范式”。
从能用到好用,以AI破解基层医疗痛点
教育之外,拥有海量数据资源的医疗行业,成为AI落地应用的另一个重点领域。尤其是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基层地区,AI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辅助诊断、慢性病管理等多个场景。
2024年11月,多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4大类84项应用场景,其中就包括基层全科医生智能辅助决策。而凭借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多年深耕,科大讯飞智医助理也早已深入基层医疗的“毛细血管”中,实现从“能用”向“好用”的升级。
截至2025年6月30日,智医助理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697个区县超过7.5万家基层机构,累计提供10.1亿次 AI 辅诊建议、累计识别不合理处方 1.1 亿余份。这一连串数字,既是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的硬实力体现,更是AI技术破解基层医疗痛点、攻坚医疗领域深水区的生动实践。

在拓宽基层覆盖广度的同时,科大讯飞还与华西医院、齐鲁医院等20余家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专科专病大模型。从糖尿病管理到脑出血诊疗,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化身医生的“科研伙伴”,推动医疗AI在临床场景落地。
面向普通老百姓,讯飞晓医APP如同口袋里的“私人医生”,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和建议。截至 2025年6月30日,累计完成超 1.4 亿次 AI 咨询,用户好评率达 98%,真正让AI医疗的红利惠及每一个人。
全栈自主可控,助力央国企数智化转型
除了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进行人工智能深度场景落地,科大讯飞同样在产业数字化赛道展现“国家队”实力。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央国企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4:大模型投资的主力军》报告,2024年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已达31.8亿元人民币,其中,科大讯飞市场份额居首位。
不同于一般企业市场,央国企对数据安全与技术自主可控有着极高的要求。科大讯飞之所以受到这些企业的青睐,正是源于其自主可控的全链路国产化技术。
近年来,公司持续开展全栈自主可控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算法、框架和平台上对于国产GPU和操作系统等软硬件适配与创新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这一核心优势也让科大讯飞成为央国企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值得信赖的AI合作伙伴”。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不断深化,科大讯飞也在央国企市场上继续开疆拓土。今年5月,其支持建设的中国石油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正式发布。通过深度参与数字文书、科研智能助理、天然气市场分析、设备智能诊断等32个关键场景建设,科大讯飞成功将AI技术深度嵌入勘探开发、生产运营、市场决策全链条,助力能源领域智能化升级。
扬帆出海,向世界传递AI落地的“中国方案”
凭借自主可控的技术实力和成熟的场景落地解决方案,科大讯飞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日益凸显。
财报显示,上半年,科大讯飞海外营收同比增长212.08%,多款硬件产品在中、日、韩、美等重点国家实现营收快速增长。尤其是讯飞AI办公本,在日韩市场
众筹平台一骑绝尘,取得日本Makuake平台平板品类 TOP1、韩国 Wadiz 平台 2025 年消费电子类全品类TOP1的成绩。
讯飞的出海探索不止于产品出口。依托支持130余个语种的技术底座,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政务、教育、金融、电信等领域与多国头部企业合作,将国内验证成功的解决方案输出海外,为全球提供除欧美技术体系外的“第二种选择”;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搭建人工智能合作的桥梁。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讯飞的出海之路已从单一的“产品出海”迈向“技术输出”“生态赋能”新阶段。
讯飞实践,中国AI发展突围的缩影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为数字时代大国科技战略博弈的焦点,而在全球AI竞争格局中,中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国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模型开发方面保持领先,科技巨头持续加码投资,依托人才和资本优势推动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中国AI产业则更加重视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模型应用快速从通用领域向行业纵深渗透。
科大讯飞的发展路径正是当下中国AI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驱动,以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这种路径既符合中国国情,也为其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逐步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应用引领”的跨越。于科大讯飞而言,这条以实体经济为土壤、以国家战略为方向、以自主可控为底色的特色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熊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