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在同等成长性下,并行科技市值仅为CoreWeave的1/50(113亿人民币 vs 750亿美元),但技术布局与商业潜力被严重低估,现价存在3-5倍修复空间。$CoreWeave Inc-A(NASDAQ|CRWV)$
一、成长性对标:增速不逊色,盈利质更优
并行科技2025半年报营收增速+69.27%,净利润508万人民币(+20%)
CoreWeave2025年Q2营收增速+206.7%,净利润-2.9亿美元
并行率先盈利,CW年亏近9亿刀,债务利息吞噬现金流CW的737%增速建立在百亿级亏损上,而并行以正向盈利支撑可持续发展,更符合长期投资逻辑。
二、技术护城河:国产化生态构筑壁垒
自主调度技术:自研“多地域跨集群算力智能调度系统”,GPU利用率达85%(行业平均70%),比CoreWeave的90%差距微小,但成本仅为1/3。
国产化适配能力:深度优化昇腾/海光芯片,支持智谱GLM-Z1、DeepSeek-R1等主流大模型,绑定阿里云共建算力生态,响应“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并行科技是支持国产芯片的中坚力量,在未来AI全产业链加速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中也会越来越重要。
绿色算力布局:参与海南陵水海底智算中心运营,液冷PUE<1.15,比CoreWeave传统数据中心节能40%。
对比短板:CoreWeave依赖英伟达GPU优先供应权(如GB300首发),但中美科技脱钩下,该模式在中国市场不可复制。
三、市场空间:政策红利打开10倍成长通道
国产替代
并行科技:美禁售令下,国产算力需求激增,公司市占率居前三
CoreWeave: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失去全球最大增量
东数西算政策
并行科技:八大枢纽节点全覆盖,获政府补贴及绿电配额
CoreWeave:欧美数据中心面临《数字市场法案》限制
客户结构
并行科技:服务300+科研机构、500+企业,分散风险
CoreWeave:微软+OpenAI占收入77%,议价能力脆弱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5年将达1037 EFLOPS(+43%),并行作为“国家队”核心服务商,份额有望从9.7%升至15%
四、估值重构:三大错杀逻辑的修正路径
PS估值严重折价:
并行科技2025年PS仅10.3倍(预期营收10.8亿人民币),CoreWeave高达15倍(预期营收50亿美元)。若按同等PS估值,并行目标市值应上修至162亿人民币(+43%)。
盈利增长未充分定价:
2025-2027年净利润CAGR达165%,2027年预估净利润9500万。按PEG=1测算,合理PE为165倍,对应市值156亿。
流动性折价改善:
北交所改革提升流动性,增量资金涌入专精特新标的,估值锚向科创板靠拢(当前科创板AI企业平均PS 25倍,对应市值270亿)。
五、催化剂:三重动能引爆重估行情
订单里程碑:阿里云合作项目首批算力池落地(2025Q4);
政策加码:新基建专项债倾斜“东数西算”工程;
技术突破:GB级国产芯片算力集群商用(2026H1)。
六、总结:现价严重低估,上行空间明确
策略建议:当前市值113亿 --> 短期目标162亿 PS修复 --> 中期目标260亿 国产替代放量 --> 长期目标500亿 AI算力龙头;
核心买点:国产算力不可替代性 + 盈利增速领跑行业 + 政策确定性溢价;
风险预警:需跟踪负债率(78.37%)与GPU采购成本,但阿里云合作已缓解资金压力;
目标价:短期看至300元/股(+58%),2027年看至800元/股。
终极对标:若复制CoreWeave的成长轨迹(3年百倍涨幅),$并行科技(SZ839493)$需攻克高端芯片自主化,但即使保守估算,现价已是黄金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