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这天,我盯着盘面看了整整一上午,说实话,有点恍惚。科创50指数一度涨超5%,芯片股集体“起飞”,而海光信息的走势,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盘中股价直接冲上180元,涨幅超17%,总市值逼近4200亿,创下历史新高。这不是简单的反弹,而是一场由多重逻辑共振点燃的国产算力行情。
海光信息这家公司,我一直关注。它不做消费电子,也不碰手机芯片,而是专注在服务器、工作站这类高端计算设备里的处理器研发和销售。它的产品线里,有兼容x86指令集的CPU,也有对标GPU的DCU(协处理器),说它是“国产算力的底座”,一点都不夸张。更关键的是,它不仅是技术上的“硬骨头”,更是信创生态里的核心玩家,国内服务器CPU市占率超过50%,DCU也在AI训练和推理场景中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那这一波行情到底从哪来?我觉得,导火索是DeepSeek在8月21日发布的DeepSeek-V3.1。这个模型不仅升级了Agent能力,更关键的是,它明确使用了UE8M0 FP8 Scale的参数精度,并且官方直接在留言区点明:“这是为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的。” 这句话,等于给整个国产AI芯片产业链发了一张“通行证”。FP8精度能显著提升国产芯片的计算效率,缩小与国际领先产品的性能差距。换句话说,国产模型开始主动适配国产芯片,生态闭环正在形成。
我翻了翻数据,发现杠杆资金早就动起来了。截至8月21日,海光信息的融资余额接近53.5亿元,近10天增加了超10亿元,增幅超过23%。这说明专业资金已经在押注国产算力的长期趋势。而公司自身的业绩也足够硬气:2025年上半年营收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净利润12.01亿元,增长40.78%。合同负债大幅增加,意味着订单饱满,未来业绩有支撑。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信号——产业链整合。海光信息正在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一旦完成,将实现“芯片设计+整机制造”的全链条打通。这不只是规模扩张,更是生态能力的跃升。就像天风证券说的,三季度是半导体旺季,AI驱动的下游需求正在爆发,而国产替代的紧迫性,正把整个算力板块推向高潮。
说实话,这轮行情里,寒武纪、中芯国际、芯原股份都在涨,但海光信息的逻辑更稳——它既有技术,又有业绩,还有生态整合的想象空间。我不是在鼓吹追高,而是想说,当国产AI模型开始为国产芯片“定制”精度标准时,这个产业的拐点可能真的来了。我们正在见证的,或许不只是某只股票的上涨,而是一场属于中国算力的系统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