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今天一睁眼看到北方稀土的行情,我第一反应是“这走势也太硬气了”。最新价47.95元,涨幅7.51%,成交额直接干到了185.94亿——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实打实的资金在抢筹。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稀土赛道的人,我得说,这一波真不是偶然。
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2025年8月22日刚刚落地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新规一出,整个行业格局都变了。以前指标是先给集团再往下分,现在直接由国家点对点下达给生产企业,等于砍掉了中间环节。谁合规、谁有资源、谁技术强,谁就能拿到配额。这种精准监管,本质上就是在给头部企业发“通行证”。
而北方稀土,恰恰是那个手握最多底牌的玩家。它背后是包钢白云鄂博矿,轻稀土储量占全国83%,产量占全国轻稀土六成以上。这种资源垄断地位,在新规下只会更强。更关键的是,进口稀土矿现在也被纳入总量控制,以前有些企业靠外矿“绕开配额”的路子走不通了,反而让像北方稀土这样正规军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镨钕氧化物价格已经涨到62.5万元/吨,年初才40万出头。这说明什么?供需紧平衡正在被打破,而新能源车、风电这些下游需求还在猛增。更别说现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新概念起来,高端钕铁硼磁材的需求几乎是指数级增长。北方稀土作为磁性材料的核心供应商,订单根本接不完。
当然,市场也不会只盯着一家公司。盛和资源最近也特别活跃,它有美国芒廷帕斯矿的资源布局,虽然进口矿纳入管控,但它的全球供应链能力反而成了稀缺优势。中国稀土和广晟有色则是中重稀土的代表,叠加出口管制政策,价格支撑也很强。这些票的联动上涨,说明资金不是在炒概念,而是在押注整个稀土产业链的重构。
说实话,以前我们总把稀土当周期股看,涨一阵跌一阵。但现在不一样了,政策+战略+科技三重逻辑叠加,这个行业正在从“周期博弈”转向“战略资产重估”。如果你还在用老眼光看稀土,那可能真要错过这一轮结构性机会了。
我自己的看法是,短期波动难免,但只要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的大方向不变,稀土的底层逻辑只会越来越硬。尤其是像北方稀土这种既有资源又有产能,还能搭上绿色升级快车的企业,未来的想象空间远没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