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华为相关概念受到市场关注,其中海思产业链的核心标的更具聚焦性。以下为梳理出的 7 家与华为海思有深度合作的企业,供投资者参考:
一、深圳华强(000062):全系列代理构筑生态壁垒
作为华为海思全系列产品的核心代理商,深圳华强业务覆盖智慧视觉、短距物联等十大领域,从机顶盒芯片到星闪技术均深度参与方案研发。其联合海思开发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已进入华为生态链,例如基于星闪芯片的低延迟无线控制模组,可实现家电设备的毫秒级联动。2025 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激增 83.91%,国产产品线收入占比超 60%,显示出海思业务的强劲拉动作用。随着华为全联接大会临近,星闪技术在车联网、智能制造等场景的拓展,有望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二、好上好(001298):星闪通信模组的先发者
子公司天午科技作为海思授权代理商,联合推出的星闪模组已应用于国产高端手机无线耳机,传输延迟较传统蓝牙降低 70%。公司已申请加入星闪联盟,未来可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工业自动化设备等场景实现突破。2025 年上半年,其分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80%,净利率提升至 12%,反映出海思 AI 芯片放量带来的规模效应。随着星闪标准 2.0 的发布,公司在智能汽车、数字办公等领域的订单有望加速落地。
三、晶赛科技(871981):高精度晶振的隐形冠军
作为海思 5G 基站芯片的核心晶振供应商,其定制的 ±0.5ppm 高精度晶振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可满足新能源汽车电子的严苛要求。2024 年车规级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15%,毛利率达 35%,显著高于消费电子业务。随着昇腾 910 芯片在工业检测、机器人等领域的批量应用,公司高精度晶振需求将持续增长。此外,其在光通信领域的布局(如高速光模块时钟芯片)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四、润和软件(300339):鸿蒙 + 海思的软硬协同者
作为华为鸿蒙智联伙伴,润和软件基于海思芯片开发的电力智能电表系统已在国家电网试点,实现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一体化。其与海思联合发布的 “星闪 + OpenHarmony”AI 开发平台,可支持智能制造场景下的多设备协同控制。2024 年研发投入占比达 25%,鸿蒙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35%,盈利质量显著优于传统硬件厂商。随着 AI 大模型与海思芯片的结合(如边缘端推理优化),公司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五、四川长虹(600839):5G + 工业互联网的破局者
长虹与海思共建 “5G 联合实验室”,基于海思芯片的 8K 电视主板成本降低 25%,并开发出富士康智能工厂使用的边缘计算网关。旗下华鲲振宇作为 “鲲鹏 + 昇腾” 生态唯一双认证整机伙伴,推出的天宫服务器已获华为大陆总经销权。2024 年,其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0%,毛利率提升至 18%,显示出海思技术赋能下的转型成效。随着华为鸿蒙 PC 系统的发布,公司智能终端业务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六、中电港(001287):高端芯片分销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电子旗下平台,中电港代理海思服务器、光模块等高端芯片,在某大型数据中心项目中通过鲲鹏芯片方案降低 30% 能耗。2024 年营收 486.4 亿元(同比 + 41%),政府采购订单占比超 40%,凭借央企背景在信创领域占据优势。尽管毛利率仅 3%,但其低融资成本(财务费用率 0.5%)和稳定订单使其成为分销领域的稳健标的。随着海思昇腾芯片在 AI 服务器市场的渗透,公司高端产品线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七、卓胜微(300782):射频前端的国产替代先锋
作为华为海思 5G 射频滤波器核心供应商,其为 Mate 60 系列提供高端模组,国产替代率超 70%。公司自建的 6 英寸 MAX-SAW 滤波器产线已实现量产,6nm 射频滤波器获海思认证,即将切入 P70 供应链。2024 年射频模组收入占比达 42%,带动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显示出海思高端芯片国产化带来的业绩弹性。随着全球 5G 基站建设加速和手机射频复杂度提升,公司在中高频段滤波器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需要注意的是,概念股行情波动较大,部分标的可能出现短期涨跌分化。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像$科创芯片ETF指数(SH588920)$这类覆盖产业链的指数产品,或许能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机会,在行业趋势中分享平均收益。本文内容仅为信息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