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热烈追捧,本质上是对技术突破、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资本助力四大驱动力形成的产业共识的集中体现。天娱数科首席数据官吴邦毅表示,这一轮资本热度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支撑。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落地,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天娱数科首席数据官吴邦毅近日表示,当前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的强烈关注,实际上是对整个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的敏锐反应。
技术突破:AI大模型成为核心驱动力
在吴邦毅看来,技术成熟度的提升直接降低了行业布局的门槛。“AI大模型与交互技术的迭代,让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场景成为可能。”
他特别指出,2025年以来,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实现了关键突破。星动纪元公司的等身成人型机器人步行速度达到秒速3.6米,一只手最多可举起24公斤物体;智元公司则完成了全球首次24小时全自主户外行走测试。
“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孤立的,它们正在汇聚成产业爆发的合力。”
市场需求:两大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吴邦毅分析,市场需求构成了产业发展的核心拉力。“各行业对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在工业领域,汽车制造、3C制造等环节,人形机器人可完成精密装配、物料搬运等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在服务领域,如医疗康养、商业服务,机器人能承担护理、导览等任务。
“星动纪元的轮式行走型人形机器人已在家电巨头海尔智家和联想集团的实体店中进行实地训练,这充分证明了市场需求的真实性。”
政策支持: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多地出台的产业政策与应用试点,为技术落地和市场拓展搭建了平台。”吴邦毅表示。
他特别提到深圳市最新发布的《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推动相关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政策通过引导资源整合,加速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让技术与市场的对接更高效。”
资本助力:形成正向循环发展机制
资本市场的表现令人瞩目。机器人ETF易方达近5日资金净流入超6.6亿元,近20日资金净流入近23亿元,最新基金规模达44.37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潜力吸引资本入场,而资本向实体应用的倾斜,又反哺了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吴邦毅认为,这已经形成了“技术突破—市场验证—资本涌入—再创新”的正向循环。
2025年前5个月,中国机器人领域融资达232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209亿元。一级市场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产业展望:百万台量产时代即将到来
面对未来,吴邦毅持乐观态度。“我们正处在产业爆发的拐点上。随着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和应用场景拓展,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
他引用行业预测数据称,特斯拉5年内能够达到百万台量级,而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仅在美国,人形劳动力市场规模就可以达到3万亿美元。
“天娱数科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利用自身在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积累,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持。”
他进一步介绍了公司赋能路径,天娱数科子公司智境云创基于VLA(Vision-Language-Action)模型构建了一套数据采集与行为生成方案,并全面集成于自研Behavision空间智能 MaaS平台。该方案从感知、语言理解到动作控制形成闭环,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类人交互、泛化执行与自主决策提供新型底层能力。
资本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自2025年4月10日修订以来累计收益率已达33.38%,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14.98%的涨幅。
在吴邦毅看来,这仅仅是个开始。“当技术、市场、政策和资本四个轮子同时转动起来时,整个产业就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