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邱思雨记者操子怡)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正式实施。8月19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移动电源分会秘书长许辉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充电宝新规的实施影响范围广泛,将覆盖全产业链及消费终端,有力推动行业向绿色环保与智能化方向深度转型。
据介绍,与旧政策相比,新规在多个方面做出了调整。其中包括:企业自行送样进行3C认证的模式,转为由检测机构现场抽样;证书发放流程调整为需先完成工厂审核再发证;对于委托代工贴牌的移动电源企业,其获取3C认证时新增了一致性核查与试验环节;同时,生产制造企业将按质量良好运营情况被划分为A、B、C、D四档进行分级。不仅如此,新规还对移动电源及其电池制造的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提出了更全面详细的要求,涵盖组装环境、制造工艺技术、成品及关键材料追溯等多个维度。
“新规不仅对生产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链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还规定销售渠道必须下架未经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的商品,电商平台也需要求商户提交3C证书备案。”许辉勇解释道,“而对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在购买时需查验产品本体是否带有3C标识——未获认证的产品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无法通过民航安检。通过这些措施,新规将促使电商平台、线下零售商及共享充电运营商把选择3C认证产品作为基本底线要求,进而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近期组织产业链召开座谈并提出《移动电源行业自律倡议》,华为、安克创新、欣旺达、亿纬锂能、品胜等企业深入研讨质量提升路径,达成重要共识。8月29日计划在深圳组织召开移动电源3C新实施规则宣贯培训会,协助产业更好理解及应对新规要求,提升产品质量。
在竞争格局方面,许辉勇认为,新规实施后头部企业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消费者购买品牌移动电源及相关生产企业的意愿会更加强烈。具体来看,认证成本与合规门槛的显著提高,会导致短期内供应链趋紧,移动电源产品单价总体呈上涨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低价竞争的局面;此外,新规对移动电源及锂电池制造企业的生产关键控制节点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投入资金进行产线技术改造,那些短期内未能跟进的作坊式小型企业,将面临退出国内市场的生存危机。
谈及存量充电宝的回收问题,许辉勇表示,合规的回收处理需要再生能源企业对产品进行拆解、浸泡、粉碎以回收材料,但由于利润空间有限,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目前市场上更多采用拆解后二次利用的方式,这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当前行业内部尚未形成成熟的废弃回收处置体系,政策层面也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及监管措施。”许辉勇进一步建议,“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可参考危险废物及铅酸电池的回收制度,制定消费类电池回收制度,同时鼓励社区与头部锂电池专业回收企业联合,主动开展充电宝等消费类锂电池的回收活动。”
协会表示,近期会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开展研究,发布移动电源产品召回行业指引,规范及指导行业明确缺陷产品信息披露、召回流程、沟通策略、补偿标准和回收处置,提升消费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