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特估”战略到牛市生存法则,揭秘资本市场的“中国式答案”

深圳福田CBD的一间会议室里,红钧资本投资总监吕良兴递来一杯茶,身后的电子屏正跳动着沪深指数的分时图。这位有着15年从业经历的“资本猎手”,一开口就颠覆了传统价值投资的叙事逻辑:“在中国做投资,光看财报会错过90%的机会——你得学会用价值显微镜,去挖财报里‘看不见的价值’。”
一、经济变局:“政策市”背后的财富分配逻辑
Q:您提到2025年是资本市场的关键转折点,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吕良兴(笑):
我国人口红利消失,过去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逐步失灵,我们需要破局,需要走出发展中国家陷阱;
一是大力发展科技:我们需要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科技产业,提高企业附加值;
二是扩大内需:全面激发我们农村的消费潜力;
三是扩大区域贸易伙伴关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与各国签署区域贸易伙伴协议;
四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我国已累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美国发起的全球关税战,加速了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自由贸易伙伴关系、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反而让美国自己陷入了贸易孤立的境地,网络上说的“东升西落”,这是一场国运之争;
Q:您说中美关税战夯实了2025牛市的开端,现在的经济环境是否支持资本市场的牛市?
这次牛市的基础与经济的好坏无关,我们看这次国家救市的坚决程度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另外大家看看两组数据就知道了。
我们居民储蓄152万亿:这相当于沪深两市总市值的1.8倍,哪怕10%流入股市,也能再造一轮小牛市;
地方财政转型:过去我们地方财政主要以地租经济为主,现在这个引擎熄火,未来一定是税收财政,但短期内又无法过渡,怎么办?国家给的答案是——让资本市场成为过渡时期的“新钱袋子”,看看现在各个地方国资在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上可见一斑;
“这不是预测,是必然。”他敲了敲桌子,“当财政从‘土地财政’转向‘资本财政’,股市就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二、中特估实战:从“捡烟蒂”到“种果树”的投资革命
Q: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吕良兴起身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圈:
显性价值圈(财报数据):PE、PB、ROE...这些西方教科书指标,建立在一个具有长期增长预期的产业和公司是有效的,由于我国是政策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方向,很难有长周期增长的产业和公司,因此,西方的资本市场估值体系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资本市场;
隐性价值圈(产业赋能):股价上涨的底层逻辑是源于对未来增长的预期,没有增长股价就没有上涨的源动力,只有深度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产业周期、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产业,理解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与产业同行才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价值投资;
三、2025三大财富密码:政策显微镜下的淘金地图
Q:普通人如何捕捉这些隐性机会
吕良兴调出一张热力地图,三个红域格外醒目:
1. 科技自主可控“国家队”
2. 世界处于多事之秋,维护国家安全“军工”
3. 人民币国际化“暗线”
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在东盟农产品结算的试点已启动,相关IT服务商订单暴增3倍”;
区域自贸区:“中吉乌铁路开工后,新疆某物流公司单月货运量环比增长170%”。
四、散户生存指南:在“非理性市场”做“理性猎人”
Q: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避开陷阱?
吕良兴分享了三件“反常识武器”:
1. “政策时钟”工具
研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在政策偏紧期做防守,在政策偏松期进攻。”
2. “灰马股”筛选模型
“避开机构扎堆的白马,也别赌垃圾股重组,重点关注企业的本身,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产业与公司;
3. “情绪温度计”法则
“当以下信号同时出现时,立即减仓:
小区保安开始荐股;
雪球热帖标题出现‘十年十倍’;
私募大佬集体唱多‘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
五、资本市场的“新玩家手册”:从韭菜到猎人的蜕变
采访尾声,吕良兴突然反问:“你知道为什么多数人牛市也亏钱吗?”
不等回答,他自问自答:“因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总想着买到低点,卖到高点;其实在股市里,赚国家战略的钱,赚产业增长的钱,赚公司增长的钱比赚市场波动的钱更长久。”
窗外,深圳的霓虹渐次亮起。这位资本猎手的最后一句话,随着茶香飘散在暮色中:“2025年的财富游戏,赢家一定是那些既懂K线图,更懂产业的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商业细节已做模糊处理。本文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