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2 07:23:22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上海
浸润液冷市占率有待提高
发表于 2025-08-11 22:49:16 发布于 浙江

一、行业爆发前夜:政策与算力需求双重驱动液冷技术渗透率跃升

1.1 政策强制力重塑行业格局
2025 年成为液冷技术普及的分水岭,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明确要求新建数据中心 PUE 需低于 1.25,传统风冷技术已无法满足高功率芯片散热需求。在此基础上,政策进一步加码:2025 年 50% 以上数据中心项目必须采用液冷技术,地方补贴最高达 30%。以广东省为例,对采用浸没式液冷的数据中心给予每千瓦 2000 元的一次性补贴,直接推动液冷项目投资回报率提升 30% 以上。

1.2 算力革命催生刚需市场
AI 芯片功耗突破物理极限,英伟达 H100 芯片单卡功耗达 700W,下一代 B100 预计将超过 1000W。传统风冷技术在芯片温度控制上已显乏力,液冷技术可将芯片温度稳定控制在 65℃以下,保障 GPU 满负荷运行。据 IDC 数据,2025 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 33.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6%),2028 年预计突破 16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48%。单机柜功率密度从 10kW 向 50kW + 升级,带动液冷单机柜价值量提升至 60-70 万元。

1.3 技术路线分化与市场选择

冷板式液冷:当前主流方案(占比超 80%),改造成本低(约 15-20 万元 / 机柜),适配现有服务器架构,英维克、浪潮信息主导市场。

浸没式液冷:未来技术高地,散热效率比冷板式提升 20 倍,PUE 可低至 1.04,但改造成本高达 50-80 万元 / 机柜,中科曙光、曙光数创技术领先。中鼎股份在浸没式液冷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其浸没式液冷机组支持单机柜功率密度 75kW+,并与浪潮信息、曙光数创建立深度合作。

二、产业链深度剖析:中鼎股份的核心卡位与协同优势

2.1 上游:密封件技术构筑核心壁垒
液冷系统的密封性直接影响运行可靠性,中鼎股份子公司德国 KACO 为英伟达 DGX SuperPOD 超算集群独家供应浸没式液冷密封件,技术源于航空航天领域,可承受 - 50℃至 200℃极端温度波动,泄漏率低于 0.01cc/min。其氟化液密封技术全球领先,已获北美超算中心 1.2 亿元长期订单。相比之下,英维克等企业的密封件依赖外部采购,成本占比达 15%-20%,而中鼎通过自研实现密封件完全自主可控。

2.2 中游:热管理系统集成能力凸显
中鼎复用汽车热管理技术,开发 “冷却液 - 密封 - 循环系统” 一体化解决方案,单机柜功率密度支持 75kW+,较行业平均水平(50kW)提升 50%。其液冷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适配不同服务器架构,交付周期较传统方案缩短 30%。2024 年,中鼎新增服务器液冷订单超亿元,客户覆盖浪潮信息、华为等头部企业。

2.3 下游:多元场景拓展与客户绑定
液冷服务器需求呈现 “数据中心 + 边缘计算” 双轮驱动格局。在数据中心领域,中鼎与北美超算中心、阿里云等合作,参与多个 PUE<1.1 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在边缘计算领域,其液冷方案已应用于华为 5G 基站和智能交通枢纽,单机柜体积较传统方案缩小 40%,适应分布式部署需求。

三、横向对比:中鼎股份的竞争优势与不可替代性

3.1 与专业液冷设备商对比
英维克、申菱环境等企业在制冷设备领域经验丰富,但密封件依赖外部采购,成本占比达 15%-20%。中鼎股份通过自研密封件实现成本优化,液冷系统整体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10%-15%。在浸没式液冷领域,曙光数创虽技术领先,但中鼎凭借密封与热管理系统的协同优势,在项目交付周期(缩短 30%)和运维成本(降低 20%)上更具竞争力。

3.2 与服务器整机厂商对比
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企业在系统集成上优势明显,但液冷核心部件(如密封件、CDU)仍需外购。中鼎股份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可同时为多家整机厂商提供服务,客户集中度(前五大客户占比 35%)显著低于浪潮信息(前五大客户占比 60%)。此外,中鼎的全球化布局(海外营收占比 58%)使其在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时更具弹性。

3.3 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
中鼎股份的密封技术源于航空航天领域,通过 AS9100D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耐腐蚀性、耐高压性上远超工业标准。其液冷业务与汽车热管理业务形成技术协同,复用汽车领域积累的冷媒流道设计、泵阀控制等技术,研发周期缩短 40%。例如,中鼎开发的温压一体传感器,可同时监测冷却液温度和压力,精度达 ±0.5%,已应用于特斯拉电池冷却系统,现延伸至液冷服务器领域。

四、风险与机遇: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的平衡点

4.1 潜在风险提示

价格竞争加剧:随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加速布局液冷领域,冷板式液冷系统价格已从 2023 年的 25 万元 / 机柜降至 2025 年的 18 万元 / 机柜,行业毛利率面临下行压力。

研发投入压力:中鼎股份 2024 年研发费用率达 6.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但浸没式液冷技术研发周期长(3-5 年),需持续投入保障技术领先性。

4.2 增长机遇洞察

国产替代红利:3M 退出氟化液市场后,国内厂商如巨化股份、新宙邦加速产能建设,中鼎凭借密封技术优势有望切入国产冷却液供应链,预计 2026 年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将提升至 15%。

新兴场景拓展:边缘计算、AI 训练中心等领域对液冷需求快速增长,中鼎开发的微型液冷机组(体积 < 0.5m³)已通过华为边缘计算节点测试,单台价值量约 8 万元,预计 2025 年出货量超 1 万台。

全球化市场布局:东南亚、中东数据中心建设加速,中鼎凭借性价比优势(液冷系统成本较欧美厂商低 20%),已中标沙特 NEOM 新城液冷项目,金额达 1.8 亿元。

五、结论:技术卡位与产业链协同构筑护城河

中鼎股份在液冷服务器领域的竞争力源于三大核心优势:技术壁垒(航空级密封技术)、产业链协同(汽车热管理技术复用)、全球化布局(分散地缘风险)。当前其液冷业务营收占比不足 5%,但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和算力需求爆发,预计 2027 年该业务收入将突破 30 亿元,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其国产冷却液替代进展、边缘计算场景落地情况及海外订单拓展能力。在液冷技术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行业红利期,中鼎股份有望凭借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百亿级市场中占据 20% 以上份额,成为液冷赛道的隐形冠军。

$中鼎股份(SZ000887)$$英维克(SZ002837)$$新宙邦(SZ300037)$#炒股日记##机构看涨液冷板块:云厂商开支爆增##复盘记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