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自信我:
前言:一场荒诞的马戏表演
在股市的江湖里,总有一些“先知”。他们像变色龙一样,随着行情和舆论的波动,随时切换自己的角色。昨天还是“天茂铁粉”,今天就成了“维权人士”。而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包装成“清醒者”,把曾经的错误归咎于“市场太坏”。
一、唱多时的“情怀玩家”
彼时,天茂集团的K线图上跳动着希望的火焰。
“十年十倍!”“天茂永不退市!”——他们的口号比公司的财报还要华丽。
每一个亏损的数字都是“战略性调整”,每一份暴雷的公告都是“最后的利空”。他们高举“价值投资”的旗号,却连资产负债表都懒得看,只是跟着K线图的波动,盲目喊单。
仿佛退市这两个字,永远不会从天茂的字典里跳出来。
二、退市后的“维权大师”
然后,退市公告来了。
他们的脸,比K线图跌得还快。
昨天还在痛骂“黑庄”,今天就成了“财务侦探”。
“早就看出问题!”(尽管他们上周还在吹捧)
“这是明显的财务造假!”(尽管他们从不曾质疑)
他们突然成了“股民大师”,把天茂的退市案例写成《韭菜防骗指南》,仿佛自己从未被同一只股票割过韭菜。
三、变脸的艺术:从“信仰”到“自救”
最讽刺的是,这群人从不认为自己错了。
他们只是“换了一个战场”,继续扮演“清醒者”的角色。
就像赌徒输光后改行做反赌专家,失足后摇身一变成为反斗士。
他们的逻辑极其简单:
“不是我蠢,是别人坏。”
“我没问题,是市场有病。”
四、讽刺与批判:清醒者,还是新韭菜?
真正的聪明人,早在他们喊单时就看清了他们的嘴脸。
而他们,只是股市生态链中的一环——
用情绪制造波动,用谎言收割信任。
今天,他们在骂天茂;明天,他们或许会去追捧另一只“垃圾退市股”。
他们的故事不会结束,只会换个名字重演。
结语:股民的自我修养
如果你在股市里听到有人狂吹某只股票“稳赢不赔”,不妨多问一句:
“如果退市了,你会负责吗?”
答案,往往比K线图还要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