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人形机器人的业绩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形机器人利润虽然增长幅度非常夸张,但是一看利润,基本都是几百万,这种业绩质量确实不咋地,所以我进行了更详细的梳理,我的要求是,中报利润总额要超过1亿元,而且中报业绩要是增长的,复盘后,我发现全部A股只有16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满足这个条件,具体如下:
金田股份,利润增长177%到225%,利润在3.4亿到4亿;$金田股份(SH601609)$
瑞芯微, 利润增长185%到195%,利润在5.2亿到5.4亿;$瑞芯微(SH603893)$
东阳光, 利润增长157%到193%,利润在5.83亿到6.63亿;$东阳光(SH600673)$
金力永磁,利润增长151%到180%,利润在3亿到3.35亿;
东方精工,利润增长120%到160%,利润在3.6亿到4.3亿;
移远通信,利润增长121%,净利润达到4.63亿;
金发科技,利润增长45%到71%,利润达到5.5亿到6.5亿;
鹏鼎控股,利润增长53%到61%,利润达到11.98亿到12.6亿;
万里扬, 利润增长47%到58%,利润达到2.7亿到2.9亿;
领益智造,利润增长32%到67%,利润达到9亿到11.4亿;
华勤技术,利润增长45%到47%,利润达到18.7亿到19亿;
扬杰科技,利润增长30%到50%,利润达到5.5亿到6.4亿;
三花智控,利润增长25%到50%,利润达到18.9亿到22.7亿;
通道科技,利润增长19%到27%,利润达到4.6亿到4.9亿;
科达利, 利润增长16%到27%,利润达到7.5亿到8.2亿;
双林股份,利润增长1%到25%,利润达到2.5亿到2.1亿。
以上这些就是全部A股,中报利润超过1亿,而且还有不错增长的机器人概念股,注意这些都是概念股,业绩并不一定都是来机器人方向的,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风险点。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目前确实是有不错的逻辑:
政策托底:国内外政策明确扶持,中国设定 2025 年量产目标,提供发展保障;
技术突破:AI 大模型、传感器等技术迭代,推动性能提升与成本下降,加速商业化;
空间广阔: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工业、服务、家庭场景需求爆发;
产业链机遇:2025 年量产元年开启,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器)国产化加速,特斯拉等龙头带动供应链红利;
接下来就看人形机器人量产的时候,谁能够受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