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eSIM概念股集体躁动,板块单日涨幅高达7%,澄天伟业、东信和平强势涨停。
市场资金正押注一个被长期低估的技术拐点——eSIM(嵌入式SIM卡)正在从配角走向舞台中央。
是的,我说的就是eSIM——那个你手机里的电话卡,后续要变成程序写进去手机,以后不用卡槽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去物理化”。
这场热潮的背后,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远景:到2030年,全球将实现超过70亿个eSIM连接。
一、eSIM到底是个啥?不是“电子卡”,也不是“虚拟卡”,它就是把传统SIM卡的功能,直接焊进芯片里。你的号码、套餐,像下个App一样,空中下载就行。
从此以后,手机、手表、汽车,都不需要再掏卡针、抠卡槽了。
物理SIM卡,可能会像耳机孔一样,慢慢变成“上古遗迹”。


轻?极致轻薄的刚需
你想让手机再薄1毫米?卡槽占0.3mm,防水结构再占0.2mm。别小看这半毫米,对iPhone 17 Air想干到5.5mm来说,就是生死线。
没了卡槽,设备内部空间得以释放。
通?一号走天下不是梦
手机、手表、平板共用一个主号码。
手机打来的电话,平板临时要用流量。多设备共享一个号码,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协同”。
而不是像现在,办三张卡,每月交三份月租。

安?比你身份证还难盗
eSIM有GSMA的SGP.32标准护体,配合独立SE安全芯片,想复制卡?
难度堪比破解iPhone Secure Enclave。
电影里面的电脑大神,看了都摇头:“这活儿干不了。”
三、支持力度+产业跟进,双轮驱动加速落地国内eSIM曾被按下暂停键,中国移动在23年暂停这个业务,但今年7月,风向变了:
联通率先在25个省搞“灰度重启”,悄悄放量; 移动也不甘落后,拿OPPO Watch当小白鼠做压力测试; 华为Mate XT2三折叠新机,传9月发布即支持eSIM国内落地。 苹果秋季发布会即将发布的iPhone 17 Air彻底取消物理卡槽不止手机,更广阔的战场在物联网(IoT):
智能汽车可通过eSIM实现远程OTA升级、跨境自动切换网络; 智慧电表借助eSIM达成“终身免维护”,彻底终结人工抄表时代。放眼全球,基本上都在支持,新款电动汽车必须预装eSIM
回到投资上,谁来分蛋糕?GSMA预测:2030年,全球eSIM连接数将突破70亿。这不仅是数量的爆发,更是产业链价值的重构。
我拆了拆,三个环节最值得盯:

去掉光驱,催生了超极本和流媒体。去掉耳机孔,推动了TWS耳机爆发。
现在,轮到SIM卡槽了,或许这正是智能设备走向一体化、无感化、生态化的必经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来源:财经小猎豹的财富号 2025-08-06 09:27)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