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4 11:07:56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苏
如龙卷风般摧毁最后一道防线的帅气
发表于 2025-08-04 10:27:33 发布于 上海

8月4日早盘,$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场内价格跌超3%,除晶泰控股、沃森生物外成份股悉数下跌,康方生物跌超6%,迪哲医药跌超5%,泰格医药、军事生物、海思科、复星医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跌超3%。

创新药的行情,结束了吗?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不是,创新药的行情没有结束,因为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没有被破坏。

本轮创新药的逻辑有三条,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首先,流动性逻辑。

这一轮创新药行情启动,差不多是去年7月有了苗头,大家可以去拉一下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对应的K线,在去年7月9日开始探底回升。当时主要两件事推动,一个是国内出了一个全链条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的重磅政策,另一个就是美联储当年降息板上钉钉了;前者虽然事儿大但当时整体大盘萎靡不振,作用发挥还是要靠长尾效应,但是美联储降息这事儿对于创新药的提振确实确定性很强的。原因无他,创新药高研发、长周期投入、高风险,注定了药企需要持续融资以支撑管线推进,资金就是创新药企的血液。利率水平决定了医药生物的融资成本;利率也决定了创新药企分母端的贴现率,从而影响了创新药的整体估值中枢。因此,在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从2021到2024,国内创新药企在分母端利率承压、分子端集采的约束下,走了将近4年的熊市。

那么,美联储加息结束了吗?当然没有。先不说特朗普虎视眈眈几乎想直接把对降息持谨慎态度的鲍威尔扫地出门,单看看上周五带崩外盘的糟糕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直接就点燃了降息预期——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从40%飙升至90%,部分交易员甚至开始押注美联储会直接降息50基点。所以,美联储降息这事儿,虽持但早晚会来,在今年没降息的情况下中国创新药已经走出一波行情了,那么在这个积极变量下,没准此前的行情只是创新药牛市的第一阶段,福气还在后头。因此,流动性逻辑非但没变,未来还是个加分项

其次,创新药出海井喷。

今年创新药一波又一波高潮也是一些大额BD事件所推动的,例如三生制药、荣昌生物、石药集团等企业密集达成的对外授权交易大单。今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首付款已超过25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近500亿美元,与去年全年水平几乎相仿。医药魔方显示,跨国药企手中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的BD交易,超过40%来自中国生物科技企业。而在四年前,这一比例还不足5%。

从上半年以来的国产创新药出海浪潮看,未来,BD这碗饭,中国创新药还可以饱饱的吃上几年。2030年前,全球将有近2000亿美元重磅药物专利相继到期,全球创新管线开启囤积潜力管线的军备竞赛。据统计,全球创新药共涉及1840个靶点,其中中国原研创新药覆盖了754个靶点,占全球创新药靶点的41%。在Top20热门靶点上,中国与全球的重合度达到80%,且中国在全球热门靶点中的贡献度最高,部分Biotech已经形成持续输出优质项目的“BD流水线”,并通过战略绑定获得MNC的优先选择权。往后看,下半年中国创新药管线的刷屏还将继续。多个涉及心血管、肺癌、糖尿病、肥胖等热门靶点的中国创新项目将在8-10月释出全球关键数据,或将成为下一轮估值“催化剂”,同时更多的BD交易也在积极推进中,今年下半年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有望继续密集达成。因此,创新药出海井喷这个逻辑也没变,且还能强势延续个几年。

第三,创新药支持政策。

今年春天,创新药的行情催化剂在于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了创新药的重要性,然后医保局还提到了商保创新药目录今年会明确落地。往后看,2025年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已经于7月正式启动,预计新版目录将于10月至11月公布。在遴选范围上,基本医保目录坚守“保基本”定位,覆盖临床必需的基础药品;商保创新药目录则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的药品。对同时符合两类目录准入条件的药品,先参与基本医保谈判,谈判失败则自动进入商保目录价格协商环节。此前,一些具有突破性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如细胞治疗、基因编辑药物等,因价格高昂难以纳入基本医保目录,而在商保目录环节,创新药企和商保或将有更高的议价权。因此,创新药政策支持这一块,今年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的题材也会迎来持续的炒作机会。

综上,创新药大跌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楚,到底为啥大跌?是被外盘大跌的恐慌气氛波及了,还是降温才能行稳致远?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这么这种支持未来预期的核心逻辑变了吗?

没有变,那么回调,或是低位补仓的窗口。


创新药行情还能走多久?

往后看,一方面,国内创新药潜在重点临床数据催化密集,伴随学术会议召开有望陆续读出。另一方面,预期BD资金和二级热度上涨将反哺国内新药研发需求起量以及一级创新药项目融资活跃度提升,内需CXO有望受益。宏观层面,美元加息周期对新药投融资造成的压力逐步缓解,与之强相关的海外新药前端研发需求开始回暖,相关公司订单改善趋势延续,业绩确定性较强。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依然是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

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投资者可借道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一键布局50只头部沪港深创新药企业,4成港股,6成A股,截至2025/7/31,前十大成份股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买ETF,上东财!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业绩如下:2015年32.9%;2016年-4.0%;2017年53.8%;2018年-29.0%;2019年56.0%;2020年47.4%;2021年-12.5%;2022年-22.3%;2023年-14.6%;2024年-16.3%;2025年1-6月24.8%。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基日:2014-12-31)

$药明康德(SH603259)$$恒瑞医药(SH600276)$#强势机会##医保新政:创新药首发高价获支持##机构:A股已开启全面慢牛趋势##恒瑞医药回应BD细节,创新药行情爆燃##医药板块活跃,能否持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