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AI模型技术正经历从“渐进式创新”到“指数级跃迁”的历史性转变,包括OpenAI、阿里巴巴、阶跃星辰等科技企业持续对大模型进行升级迭代。
科技企业密集迭代大模型
据媒体报道,OpenAI计划最早在8月初发布新版本旗舰大模型GPT-5,并推出mini和nano版本。其中,mini和完整版本将通过ChatGPT和API供应,但nano版本仅通过API供应。
业内人士表示,GPT-5若如期上线,将标志着OpenAI在推理密度与多模态能力上的又一次跃迁,也为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国产AI大模型也有新进展。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阿里巴巴携最新开源的三款大模型亮相,分别为千问3最新版基础模型(非思考版)、千问3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Qwen3-Coder。
7月25日,阶跃星辰在上海发布了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 3,这款大模型兼顾智能与效率,旨在面向推理时代打造最适合应用的模型,将于7月31日面向全球企业和开发者开源,为开源世界贡献最强多模态推理模型。
凭借系统和架构创新,Step 3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推理解码效率。根据原理分析,Step 3在国产芯片上的推理效率最高可达DeepSeek-R1的300%,且对所有芯片友好。在基于NVIDIA Hopper架构的芯片进行分布式推理时,实测Step 3相较于DeepSeek-R1的吞吐量提升超70%。
大模型赋能各行各业
AI大模型让数据使用能力大幅提升。在工业领域,制造业企业利用大模型基于订单、物流、库存等多源数据预测需求波动,有效缩短产品库存周期,大大节约了成本;在农业领域,大模型结合卫星遥感、气象数据和种植经验,为农户提供农作物全生命周期指导,提升农作物产量;在服务业领域,大模型在金融、政务、医疗等行业广泛应用,重构生产力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知识引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在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介绍,中国已经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上线提供服务。
阿里云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表示,当前AI模型技术正经历从“渐进式创新”到“指数级跃迁”的历史性转变。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为141亿元,较上年增长83.92%;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294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95亿元。
概念股成交活跃度提升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7月28日收盘,今年以来AI大模型概念股平均上涨21%,跑赢同期上证指数。7股累计涨幅超50%,分别是宏景科技、中科金财、天阳科技、新大陆、汇纳科技、泓博医药、博汇科技。
从成交情况来看,7月以来AI大模型概念股日均成交额为5.17亿元,环比增长16.18%,其中11股日均成交额环比翻倍,如三人行、金现代、拓尔思、华菱钢铁、利欧股份等。
三人行7月以来日均成交2.78亿元,环比增长319.39%,排在第一位。公司自主研发的AI Agent赛事预测大模型,运用AI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的赛事结果分析服务。
金现代7月以来日均成交3.72亿元,环比增长281.09%,排在第二位。公司在AI方面的技术储备包括大语言模型(LLM)、自然语言处理(NLP)、文字识别(OCR)等技术,目前已经推出智能问答、智能问数、报告生成、智能图像识别等AI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
数据宝统计,7月以来融资净买入超1000万元的AI大模型概念股有34只,其中6股获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包括润和软件、拓尔思等。润和软件融资净买入额3.24亿元,排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