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算力概念股刷屏了。胜宏科技10倍涨幅,新易盛翻倍,中际旭创、沪电股份个个生龙活虎。看着银河证券那份二季度基金持仓报告,441只基金扎堆新易盛,378只围猎中际旭创,活脱脱一场机构"吃鸡"大赛。
但有意思的是,真正从头吃到尾的基金凤毛麟角。富安达科技领航算是少数派,连续5个季度持有胜宏科技,结果在三季度股价最疯狂时选择了减持。更多基金像银华创新动力优选,早早布局却在爆发前夜离场。这让我想起华尔街那句老话:"市场总会奖励那些坐着不动的人"。

啥都别说了,连机构都不能一个股票从头吃到尾,别说普通人了,很可能一洗就洗出去了。
一、利好利空背后的"罗生门"
你们发现没有?每次出利好总有人喊"接盘",出利空必有人说"抄底"。其实这就像"小马过河",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关键看你是什么体型。在股市里,机构的体型和散户能一样吗?
我见过太多次这样的戏码:好消息出来股价不涨反跌,坏消息公布后却V型反转。去年二季度外资一边喊着"不做题材股",一边偷偷把重组概念买了个遍。要不是后来报表披露,谁知道这些"价值投资者"玩得这么野?

二、揭开机构资金的"皇帝新衣"
看穿这场游戏的关键,在于识别真正的交易行为。就像荣科科技这张图展示的,去年8月底市场一片哀嚎时,橙色柱体显示的机构资金却异常活跃。当时谁能想到,三个月后股价能翻倍?

显然,不被洗出去,最好的办法是看里面机构有没有在震荡中持续活跃。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文一科技更是个典型教材。走势看着平平无奇,但量化数据早就暴露了机构的布局痕迹。等散户反应过来时,股价已经坐上火箭。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比知道更重要的是知道谁在真正行动。那些经得起数据验证的交易行为,才是市场最真实的语言。
现在基金经理们还在唱多算力产业链。富国基金盯着北美AI需求,融通基金的李进念叨着光模块估值才10倍PE。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当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好赛道时,超额收益从哪来?
永赢基金倒是说了句实在话:要盯着GPT5发布和企业经营动态。翻译成人话就是——别听我们说什么,要看我们接下来买什么。
.
当你在纠结消息利好利空时,机构关心的永远是成本够不够低、筹码够不够多。就像现在火热的算力板块,真正的机会可能不在那些被几百只基金扎堆的明星股里,而在那些机构刚开始建仓的二线品种中。毕竟历史不断重演:当散户终于相信这是个好故事时,最早讲故事的聪明钱已经准备谢幕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