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产能绝不过剩,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
本网讯 虽然当前磷酸铁锂行业加速洗牌,但湖南裕能依然选择扩大产能。
7月22日晚间,湖南裕能宣布,将在马来西亚设立项目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6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人民币9.5亿元。
湖南裕能认为,此举可以更好服务于东盟等地区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厂商,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有助于实现产能规模的扩大,提升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提高整体竞争力。

01 “扩产狂魔”遇上市场寒冬
在磷酸铁锂行业大规模出清的背景下,湖南裕能的产能仍在狂飙。
去年4月,湖南裕能就宣布将投资80亿元建设磷酸锰铁锂生产线、磷酸铁生产线、碳酸锂加工生产线、双氧水生产线及其他配套工程,并投资9.82亿元在西班牙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去年12月,湖南裕能发布公告,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8亿元,投向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年产8万吨超长循环磷酸铁锂项目、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7月,黔南州生态环境局福泉分局披露了《贵州裕能年产15万吨磷酸铁(铁粉工艺)生产线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贵州裕能拟在年产1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的基础上,新建15万吨磷酸铁(铁粉工艺)生产线。
当行业处于上行周期,产能规模的大小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企业市场份额。可惜的是,如今磷酸铁锂价格将继续承压下行,行业已经迈入新估值周期。哪怕身为行业龙头,湖南裕能去年也出现了62.45%的利润下滑,这不禁让人忧心忡忡。
那么此时出海对湖南裕能来说意味着什么?能缓解经营压力吗?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是雷军被奉为经典的一句话。对于当下的磷酸铁锂来说,海外市场无疑是一个新“风口”。
磷酸铁锂材料出海的背后,有两大核心要素支撑。
首先是内部驱动。目前国内磷酸铁锂材料出现供需错配,导致需求阶段性饱和,企业急需拓展新市场。数据显示,我国磷酸铁锂市场现有产能达到529.85万吨,预测2025年磷酸铁锂需求仅为318.67万吨,这意味着将有大量产能被闲置,国内项目盈利前景不明。
然后是外部需求。相比于内卷严重的国内市场,海外磷酸铁锂电池崛起仅是近年来发生的事情,这也就导致了海外磷酸铁锂电池配套产业链并不完善,大量市场空缺亟待填补,商机就此形成。
机构预测,到2030年欧洲动力和储能电池总需求将达1500GWh,其中约750GWh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按照1GWh磷酸铁锂电池使用3362.8吨正极材料计算,届时欧洲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量将达252.19万吨。北美也一样,韩系电池三巨头的布局令当地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出现了增长的苗头,配套原材料却严重不足。
整体来看,全球范围内,磷酸铁锂电池已在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围绕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的本地化供货竞赛也日趋激烈,磷酸铁锂材料出海势在必行。
据统计,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龙蟠科技分别位居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四名,这些企业新建海外产能已接近30万吨。随着产能逐步释放,磷酸铁锂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届时有望重塑全球电池产业格局。
02 两端突围实现业绩逆袭
从刚刚成立到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磷酸铁锂供应商,湖南裕能只用了九年。
2016年,广州力辉、湘潭电化等共同设立了湖南裕能的前身——裕能有限;2020年,湖南裕能引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战略投资者;2023年,湖南裕能在深交所上市,此时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已连续三年全国排名第一。
然而湖南裕能也没有逃脱上市后业绩就变脸的“魔咒”。2024年,湖南裕能实现的营业收入225.99亿元,同比下降45.36%;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62.45%,营收利润双双腰斩。
此时,湖南裕能及时且高效地执行了两端突围的策略:向海外突围和向高端突围。
目前,湖南裕能在海外规划有两座工厂。一座位于西班牙,旨在辐射欧洲及北非市场,设计年产能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另一座就是刚刚官宣的马来西亚工厂,计划为东盟本地电池工厂进行就近配套。
不过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较大,湖南裕能在推进全球化布局的同时,也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应用进程。并且从在建产能和研发项目来看,湖南裕能主要瞄准了高端市场。

例如上文提到的“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是湖南裕能定增推进的重点,而磷酸锰铁锂则是磷酸铁锂的重要升级方向之一,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优安全性能的显著优势。
“年产7.5万吨超长循环磷酸铁锂项目”则聚焦CN-5B、YN-9及YN-13等产品,预期建设周期为12个月。据了解,CN-5B、YN-9及YN-13均是湖南裕能高端产品线,比容量相同为146mAh/g ,能量密度分别为200Wh/kg、220Wh/kg、260Wh/kg。
显然,为能够更好满足新能源汽车快充需求,高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价值愈发凸显,企业发力高端产品无疑是抢占未来需求制高点的关键。
2025年,湖南裕能在新能源市场的持续拓展和产品多样化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今年一季度,湖南裕能营收67.6亿元,逆势增长49.6%;归母净利润为9432万元,同比下降40.6%。湖南裕能强调,公司新产品销量也表现出色,占比约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