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科技新风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作品走进现实,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从特斯拉的 Optimus 到小米的 CyberOne,再到国内众多科技企业的相关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从工业制造到家庭服务,从医疗护理到教育娱乐,人形机器人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到 2026 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突破 200 亿人民币 。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人形机器人相关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活跃,成为了投资的新热点。在这一浪潮中,有 5 家核心公司脱颖而出,它们在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谐波减速器先锋:绿的谐波
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中,谐波减速器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绿的谐波,作为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在谐波减速器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技术实力雄厚,市场份额领先。
绿的谐波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谐波减速器的研发与生产,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绿的谐波积极布局,与多家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展开合作,为其提供高性能的谐波减速器。
近年来,绿的谐波不断加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针对人形机器人的特殊需求,开发出了一系列定制化的谐波减速器产品。这些产品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轻量化等特点,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需求。
在市场布局方面,绿的谐波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在德国、日本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加强了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尽管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了一定波动,但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逐步启动,绿的谐波的业绩有望迎来新的增长。2024 年,公司的谐波减速器销量实现了稳步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
未来,绿的谐波计划继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其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领先地位,有望在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全栈技术强者:中大力德
中大力德作为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的佼佼者,在技术实力和市场布局上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公司不仅覆盖了 RV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三大核心品类,实现了全栈技术布局,还在一体化模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推出了 “减速器 + 电机 + 驱动” 一体化智能执行单元 。
这种一体化模组技术,不仅缩小了产品体积,相较于外资方案缩小了 50%,还大幅降低了成本,成本比外资方案降低了 30%,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中,中大力德的全品类减速器能够适配不同关节的需求,其一体化模组则为机器人的集成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机器人的整体性能。
在市场方面,中大力德已经进入宇树科技、优必选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为其提供核心零部件。2024 年,公司减速器业务营收占比已达 38% ,成为公司重要的营收增长点。在研发投入上,中大力德保持着较高的比例,占比 6.5%,重点突破高精度减速器及磁悬浮驱动技术,为公司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5 年一季度,中大力德营收 2.31 亿元,同比增长 3.47%;净利润 1739.82 万元,同比增长 6.22% ,毛利率提升至 27.16%,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面临着诸如谐波减速器寿命相对较短、依赖进口材料、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等挑战,但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大力德有望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优势,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电机领域深耕者:鸣志电器
鸣志电器作为一家在电机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在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线。然而,近年来,鸣志电器的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22 - 2024 年,营收从 29.6 亿元降至 24.16 亿元,净利润更是从 2.47 亿元降至 0.78 亿元 。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业务与多个终端市场景气度相关,尤其是光伏领域。2023 年以来,光伏市场供需失衡,价格大幅下滑,鸣志电器在光伏领域的营收同比下降超过 60%,对整体业绩造成了拖累 。不过,抛开光伏市场,其在智能汽车、3D 打印设备和金融设备等领域表现出色,营收同比增幅达两位数,显示出公司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
面对业绩下滑压力,鸣志电器积极调整战略,一方面向智能驾驶、3D 打印等领域倾斜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大力布局机器人零部件领域 。在机器人领域,鸣志电器的空心杯电机是其优势产品。空心杯电机作为直流伺服电机,用于机器人手部关节,决定关节活动精度,如特斯拉 Optimus 第一代灵巧手单手就使用 6 个空心杯电机实现 11 个自由度 。
鸣志电器是国内少数突破空心杯电机量产壁垒并形成收入的企业,产品涵盖 8mm 至 30mm 多种型号,绕组温度、电机效率等核心指标接近国际巨头 Maxon 。2024 年,公司无齿槽空心杯业务在机器人领域的同比增幅接近 200% 。此外,鸣志电器还在开发和完善轮毂、轮边电机模组和无框、交流伺服电机加减速机模组等适用于机器人运控模块的产品,构建完整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拼图。

微电机多元玩家:江苏雷利
江苏雷利作为微特电机行业的领先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公司主要从事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微特电机、医疗仪器用智能化组件、工控电机及组件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凭借在微特电机技术、产品多样化、伺服系统布局、精密运动控制产品、线性传动组件开发等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江苏雷利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了全系列产品布局,涵盖空心杯电机、伺服电机、关节用一体化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减速箱、丝杆、传感器、编码器和驱动器等关键部件 。
在市场拓展方面,江苏雷利与多家机器人厂商合作有序开展,已经与机器人领域多家客户形成小批量销售或送样测试,相关产品的送样及量产进展依据下游客户需求而定 。例如,公司与华为的 “夸父” 机器人合作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中,产品性能和精度已经得到华为的认可;其相关产品正处于向特斯拉送样测试阶段,涉及特斯拉机器人的供应链 。此外,江苏雷利还为宇树机器狗提供 “无刷电机 + 齿轮箱” 行星执行器,目前该行星执行器处于批量生产中 。通过鼎智科技的技术研发,江苏雷利成功开发了适用于灵巧手、机器人关节等领域的微型电机产品,并在特斯拉等全球知名机器人厂商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验证 。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第一季度,江苏雷利实现净利润 7303.84 万元,同比增长 1.85%;实现营业总收入 7.22 亿元,同比增长 2.4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690.67 万元,同比增长 29.50% ,显示出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江苏雷利还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市场机会,围绕 “滑动丝杆、行星滚珠及滚柱丝杆” 全系列产品,不断创新研发高精度丝杆技术,形成批量生产高精度丝杆组件的能力;围绕 “编码器 + 控制器 + 空心杯电机 + 精密齿轮箱”“伺服驱动器 + 控制器 + 伺服电机” 产品,积极研发并储备产品,未来有望形成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

汽车零部件跨界者:拓普集团
拓普集团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能提供一站式汽车零部件,除发动机和轮子外基本都可生产,在世界汽车零部件领域也颇具竞争力 。公司与众多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内与华为 - 赛力斯、理想、蔚来等知名车企合作,国际上与特斯拉、FORD、GM 等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合作 。
在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浪潮中,拓普集团凭借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成功跨界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2023 年,拓普集团设立了机器人事业部,负责推动拓展机器人执行器业务 。2024 年初,公司宣布拟投资 50 亿元建设机器人电驱系统生产基地,目前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 。
拓普集团布局的机器人产品主要是驱动执行器,也就是成本占比超过 50% 的两大执行系统产品:线性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 。这些执行器相当于一个集成产品,包含传感器、无框电机、减速器、轴承、丝杠等部件。拓普集团本身具备产品整合、电机自研等能力,能够很好地切入执行器领域,与大多数单一产品生产厂商形成差异,有望成为机器人产业的 Tier1、0.5 级供应商 。
目前,拓普集团的执行器产品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并获得认可,2023 年电驱系统业务实现销量 0.02 万套(即执行器),营收 100 多万,而到了 2024 年上半年,营收达到 600 多万,实现了从 0 到 1 的跨越 。与此同时,拓普集团的 2 条机器人电驱系统生产线也已投产,产能设计为 30 万套 / 年 ,仅从产能来说,相比于 2023 年 0.02 万套的销量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马斯克提出特斯拉未来三年生产 50 万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规划,拓普集团作为核心部件供应商,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如果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顺利放量,拓普集团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营收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

投资风险与机遇并存
绿的谐波在谐波减速器领域技术领先,有望在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中巩固其领先地位并获得巨大收益;中大力德全栈技术布局和一体化模组优势明显,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扩大;鸣志电器在空心杯电机领域具备优势,业务调整后有望在机器人领域实现业绩增长;江苏雷利凭借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全系列产品布局,未来业绩增长可期;拓普集团跨界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执行器产品获得认可,产能逐步释放,有望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供应商 。
然而,投资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并非毫无风险。人形机器人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波动较大,技术迭代迅速,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些公司可能面临技术研发失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份额下降等风险。例如,随着更多企业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可能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影响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可能使这些公司现有的技术优势很快被超越,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创新 。
投资者在关注这些公司的投资机会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风险,理性看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好风险评估和投资规划,以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