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中国平安(601318)与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就中广核汕尾甲子、惠州港口海上风电项目的深入合作在广东完成签约。
此前,中国平安已以37.3亿元成功中标中广核汕尾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中广核新能源(惠州)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其底层资产为汕尾甲子、惠州港口2个海上风电电站,合计装机容量1.9GW,这两个项目分别是粤东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投运至今运行稳定,预期收益良好。
该项目由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投资,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也是国内保险资金首次以平层形式直接股权投资海上风电项目,是中国平安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具体实践,同时将助力中广核风电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支持广东省能源结构改善升级。
此次合作背后,是新能源与险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下的“双向奔赴”。
根据政策导向,2024年9月印发的相关意见明确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能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十五五”内能源总投资规模预计超5万亿元,新能源电站资产正进一步向央企、地方能源集团集中,预计2025年末“五大六小”电力央企风光装机将接近1000GW、占比超50%,地方能源集团风光装机将超300GW、占比接近20%。不过,能源企业发展面临约束:央企受资产负债率红线限制——国资委要求稳定在65%左右,发电央企已接近该红线,地方能源集团则因地方政府债务面临出资压力。
与此同时,险资正积极探索新能源电站投资。
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已超1600GW,预计“十五五”末将超2500GW,市场规模达20万亿-25万亿元。
平安信托副总经理李宇航表示,新能源电站设计寿命20-25年,与险资“耐心资本”特性契合,且作为“现金牛”行业收益稳定、运维成熟、合规风险低,还符合ESG战略,这些特征均与险资需求吻合。对险资而言,当前面临利率下行、权益波动等挑战,存在利差损风险和资产负债久期缺口,而新能源电站年化收益率约6%、投资久期15-20年,能有效缩小久期缺口、降低风险;其投资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可平抑利润表波动,稳定的现金流也能满足险资分红、理赔等需求。
据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中国平安持续深化绿色金融行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截至报告期末,中国平安绿色贷款余额达1577.6亿元,资金重点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247.1亿元,覆盖绿色债券、低碳技术项目及生态基础设施;绿色保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86.1亿元,为环境风险、新能源产业等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