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13:52:31 东方财富iPhone版 发布于 澳大利亚
讲故事
发表于 2025-07-11 20:35: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新一轮科创板改革规则出炉,未盈利企业审核明显加速。

  连日来,多家未盈利企业审核迎来突破:以第五套标准申报的禾元生物,在7月1日顺利过会,北芯生命公布了第二轮问询函的回复公告;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等未盈利的明星半导体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根据最新的改革方案,未来新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将被纳入科创成长层,待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才会调出科创成长层。

  在盈亏“分层”的背后,不仅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更体现出科创板对于未盈利企业不一般的“情愫”。

  在大部分投资人眼中,相比于已经盈利的企业,未盈利的企业往往面临更高的投资风险。

  而过去六年时间,科创板合计有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截至目前22家企业已实现盈利,摘U率约40%。这些摘U企业,有不少实现了股价大幅上涨,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企业盈利与否,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不同的上市标准下,企业的投资风险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什么类型的企业能更快实现商业化落地?

  “标准五”不等于没有希望

  众所周知,科创板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上市,以市值为中心,综合考虑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设置了“5+2+2”的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

  其中,除了标准一(预计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标准)对发行人的净利润做出了明确规定外,其他标准(含红筹企业、特殊表决权企业标准)均没有对发行人是否盈利做出要求。

  六年时间里,科创板改革深入推进,合计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上市,他们分别来自科创板七项上市标准。

  采用数量最多的是标准四(预计市值+营业收入)和标准五(预计市值+研发成果),分别有17家企业上市时未盈利。其次是标准二(预计市值+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合计13家企业上市时未盈利。

  紧随其后的“科创板境外红筹股标准二”,“科创板特殊表决权标准二”和“科创板境外已上市红筹股上市标准一”,分别有4家、2家和1家企业上市时未盈利。

  标准三(预计市值+营业收入+现金流量)申报企业数量较少,截至目前只有4家企业成功上市,因此暂没有未盈利企业上市案例。

  与大众传统的刻板印象中,“科创板标准五”主要针对未盈利企业不同,目前按照标准五上市的20家企业中,有3家在上市前一年已经实现盈利,他们分别是荣昌生物、欧林生物和金迪克。

  其中,荣昌生物在上市前一年——2021年实现核心产品注射用泰它西普、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上市,带动公司成功扭亏。2021年10月至12月,荣昌生物净利润暴增9.64亿元,全年营业收入从百万元跃升至14.26亿元。

  从盈利概率来看,目前标准四、标准五和标准二,分别有9家、6 家和5家企业成功摘U,占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数量的比例分别为52.94%、35.29%和38.46%。红筹股中,上市后已盈利的数量为两家(中芯国际和九号公司-WD),占比为50%。而采用特殊表决权上市的未盈利企业,目前均未“摘U”。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标准五申报的企业,由于没有收入要求,市场对其商业化的能力存在质疑,但从现有数据来看,标准五上市的企业,其盈利概率与其他标准的差距并不大。

  盈亏不是风险唯一标准

  那么,已经盈利的企业,是否就意味着投资风险低呢?

  数据显示,科创板开板以来,合计有475家企业按照“标准一”完成发行上市。 而根据2024年年报,有3家企业去年营收低于1亿元,2 家企业因“营收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以标准五申报的三家已盈利企业中,也有一家出现了业绩下滑,再度触及“营收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值”的退市指标。

  企业名为金迪克,是国内第二家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及上市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是四价流感疫苗。公司开发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于2019年11月实现上市销售,2020年度,金迪克营业收入金额为5.89亿元,净利润为1.55亿元。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重磅疫苗产品的上市和普及浪潮中,相关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现象逐步呈现,行业竞争不断加剧。2024年,金迪克营业收入为0.81亿元,同比下降39.96%;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同比下降31.71%。

  根据相关规则,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如果无法在第四个完整会计年度实现“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金迪克2021年8月上市,2025年的财报数据将成为公司能否保持上市地位的关键。

  此外,尚未盈利的32家企业中,也有3家企业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均为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海创药业-U、首药控股-U、智翔金泰-U,这三家企业上市时间分别为2022年4月12 日、2022 年 3 月 23 日、2023年6月20日,如果这三家公司无法在2026年、2027年迎来营业收入的突破,也将面临退市风险。

  那么,该如何判断企业是否能在较快时间实现商业化落地,或具有较高的业绩稳定性呢?

  国内一家资深药企的董秘曾对记者表示,要推动药企实现商业化落地,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研发和有特色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我认为有三点,一是市场需求大;二是针对当前的市场需求,目前上市的产品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三从企业的角度看,要针对这个市场开发出能够弥补现有产品不足的产品,这才算是有特色的产品,这样企业的商业化一定会成功。”

  长期价值决定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从退市制度安排,还是从投资理念来看,亏损并没有成为投资人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

  截至7月10日晚间,尚未盈利的 32 家企业中,有两家总市值超过了两千亿,分别是百济神州-U、寒武纪-U,总市值分别为2247.76 亿元、2190.06亿元。同时,还有18家企业总市值超过百亿元(低于千亿元)。

  其中,百济神州-U采用“科创板境外已上市红筹股上市标准二”上市,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14亿元,同比增长56.2%;净利润亏损49.78亿元。过去八年,百济神州研发费用投入超700亿元,2024年更是高达142.8亿元。

  此前,百济神州-U研发的泽布替尼针对全球首个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的脱靶效应进行优化,在“头对头”试验中完胜伊布替尼。2024年,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在美国市场超越伊布替尼,成为创新药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2024年至今,百济神州-U股价累计已上涨64.46%,成为投资人热捧的对象。

  寒武纪-U采用“科创板上市标准二”上市,其 2024 年营业收入11.74 亿元,亏损4.57 亿元。作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大幅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自2022年ChatGPT持续爆火出圈,全球科技龙头纷纷大幅增长算力投入,寒武纪-U是国内少数具有先进集成电路工艺(如7nm)下复杂芯片设计经验的企业之一,行业普遍认为其有望充分受益本轮国产算力建设。去年以来,寒武纪-U股价一路飙涨,截至今年7月,总市值增长超过300%。

  事实上,相比于判断其短期亏损还是盈利,市场更看重的是企业长期的价值与产品竞争力。

  “对于医药、科技企业来说,由于前期投入比较大,短期的盈利可以实现,但要长期保持盈利是比较难的,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价值不高。从目前退市的指标设置也能看出,营业收入低于 1 亿元的企业会很危险,对于已经有优质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业务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是不用担心退市风险的。”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受访指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