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放量上攻,上证指数收复3500点,连续创年内新高,上证50、沪深300等也频频刷新年内高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亦连创阶段性新高。成交量快速放大,周五成交1.74万亿元,创3个月来新高,全周合计成交7.48万亿元,为近4个月最高。
四大行股息率逼近10年低位
大盘的连续突破,金融股功不可没,其中银行股是重中之重。银行板块指数本周连续4日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合计33次创历史新高。月K线上6个月收红(包括7月),仅在2月微幅下跌0.55%,年内最高涨幅接近22%。
在银行股连续上涨后,市场开始出现恐高情绪,部分投资者认为银行股股息率已处历史低位,估值已不具备优势,核心观点是四大行股息率已低于2015年高位时的股息率。
截至本周五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股息率中值为3.91%,四大行股息率均低于中值,具体是建设银行3.9%、农业银行3.83%、中国银行3.81%、工商银行3.81%。
以建设银行为例,2014年6月26日派发2013年度现金红利股权登记日收盘价4.2元/股计算,每10股派3元(含税),股息率约为7.14%,到2015年最高点7.48元,当年派发2014年度股息为每10股派3.01元(含税),股息率为4.02%。
用同样的方式计算,农业银行2014年股息率为7.02%,2015年最高价时股息率为4.28%;中国银行2014年股息率为7.08%,2015年最高价时股息率为3.19%;工商银行2014年股息率为7.05%,2015年最高价时股息率为4.3%。阶段见顶后,四大行在那波剧烈下跌中平均重挫超30%。
此后,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四大行股价也连续上涨,引领着银行板块走出一波牛市行情,至高点时,建设银行股息率为2.95%、农业银行3.7%、中国银行3.61%、工商银行3.1%。随后,四大行股价又平均重挫超30%。
机构看好银行股后市
关于投资者对银行股股息率接近历史低位的忧虑,长江证券表示,部分投资者认为当前大型银行4%左右股息率不具备吸引力。实际上,银行股基本面复杂,市场对于估值定价没有一致性的方式,而长期以来绝对估值水平又非常低,因此投资逻辑的演绎比目标估值更重要。
长江证券进一步指出,股息率与国债利差是核心定价因子,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左右低位震荡,国有大行A股、H股平均股息率分别为3.94%、5.08%(已考虑财政注资摊薄影响)。如果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将推动国有大行估值进一步抬升、股息率下行。
花旗也表示,多重催化剂将加速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对股市的投资,并推动家庭资产向股票重新配置,特别是大盘ETF及高收益率股票,利好指数权重高且高股息的中国金融机构。中国银行股下行空间有限,因股价任何修正可能导致更高的股息收益率,促使投资者重新审视“底部捞底”银行股。
花旗此前曾估计,中国股票投资占家庭总资产(574万亿元)的2.9%,低于美国的24.7%。已看到多项政策努力推动家庭资产向股票重新配置。家庭资产配置中股票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为股市带来超过5万亿元的资金流入。
银行业盈利前景乐观
对于银行业盈利前景,机构也非常乐观。中信建投测算,下半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要“踩油门”,银行负债成本有望改善;其次是特别国债持续发行,能给银行带来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最后是房地产政策可能进一步优化,缓解相关贷款的质量压力。三个因素一起发力,银行业全年净利润增速有望达到5%—6%。
展望后市,华福证券认为,随着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银行股息率的比较优势凸显。险资、被动资金、产业资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各路资金持续增持银行,为板块带来了增量资金。最看好股份行子板块,股份行在财务出清、权重回归、估值和股息率安全垫相对充足的三重优势下,估值有望加快修复。
华安证券称,银行板块具备良好的市场适应性和中长期战略投资价值。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在经济改善叠加流动性宽松的宏观环境下,银行板块通常出现季节性机会,银行具备资金中长期流入的政策导向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