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药厂全球“买药”的风潮,现在也刮到了印度。
作为背景,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艾伯维与印度格伦马克制药的子公司周四晚些时候宣布,就一款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药物ISB 2001达成独家授权协议。

引发市场侧目的是,格伦马克将获得7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基于开发、监管和商业化里程碑的12.25亿美元后续款项,还能获得基于净销售额的“两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
受此消息影响,格伦马克周五在印度市场暴涨14.55%,创历史新高,对当地药企也形成一定的提振作用。

对此有研究指出,这份协议的意义不止于表面上的几十亿美元。
野村控股印度股票研究主管Saion Mukherjee在最新报告中表示:“这是印度制药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许可协议,交易价值超出我们的预期。历史上格伦马克在创新研究方面的努力一直是拖累,导致分析师对其研发项目赋予负面价值。”
这笔交易也将对格伦马克的业绩起到立竿见影的提振作用。公司上一财年的年度营收略超15亿美元。也有分析指出,自2月低点上涨近70%后,格伦马克有机会在8月的指数审查中从MSCI印度小盘股指数转入标准指数。
“专利悬崖”将至创新药交易浪潮势在必行
事实上,由于美国关税、“最惠国药价”政策、FDA监管不确定性,难以预估未来营收的全球大型药企已经放缓并购的节奏,主要聚焦许可交易,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根据统计,生物制药行业正面临有史以来最陡峭“专利悬崖”,2027年和2028年将有相当于目前年营收1800亿美元的药物专利到期,届时会面临仿制药的竞争。其中包括美国默沙东公司的“药王”可瑞达。光是这一款药物,去年就创造了295亿美元的营收。
本周三,默沙东以近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生物技术公司Verona,分析师预期后者的一款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年销售额峰值能接近40亿美元。
同样由于政策不确定性,大型药企现在更加倾向于“数十亿美元”级别的许可交易——既不过大,也不过小。
法国巴黎银行的全球医疗投资银行主管扎希德·莫尼尔解读称,在股东和董事会的巨大压力下,医药巨头开始重新思考策略,并意识到他们可能需要更早投资。莫尼尔补充称:“为了应对专利悬崖,大型制药公司正在关注二期临床,甚至更早阶段的项目,如果他们真的认为该药物具有变革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展现出惊人研发质量的中国药企已经成为全球医药投资市场的焦点。根据安永的统计,今年迄今为止,中国药企与美国、欧洲合作伙伴之间的许可交易金额已高达3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