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兽药龙头回盛生物(300871)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深交所通知,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被受理。这场从2024年4月就开始筹划的定增,终于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与此同时,此次定增低价发行引发诸多争议,被质疑为“利益输送”,中小股东权益恐遭侵蚀。
对于此次定增,市场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其发行价。根据最新发布的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6月4日权益分派实施完毕后,发行价调整为9.19元/股,而目前公司股价为20.64元/股,发行价仅为当前股价的44.5%。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对象仅有楚盛(湖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以下简称“楚盛投资”)一家,而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卫元及其配偶余姣娥合计持有楚盛投资100%出资额,楚盛投资为公司的关联方。
具体来看,根据最新发布的募集说明书,回盛生物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数量为不超过2720.35万股,不超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前公司总股本的30%,将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出具日,回盛生物实际控制人为张卫元及其配偶余姣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认购对象为楚盛投资,张卫元及其配偶余姣娥合计持有楚盛投资100%出资额,楚盛投资为公司的关联方,以人民币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全部股票。
最令人关注的是,此次发行价为9.19元/股,而截至7月11日上午,回盛生物股价为20.64元/股左右,发行价仅为当前股价的约44.5%。如此低的发行价,且仅面向实际控制人,不少中小投资者质疑这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嫌疑。若按照上限发行,武汉统盛及楚盛投资合计将持有47.92%的股份,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本次融资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无具体的投资项目,其融资必要性也受到市场质疑。
从资金面来看,截至2024年,回盛生物账面货币资金3.2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2.01亿元,合计5.27亿元,而短期借款3.17亿元,长期借款 5906.28万元,应付债券4.96亿元(主要为此前发行的可转债),偿债压力看似并不算大。
并且,回盛生物2020年首发上市以来,总共进行过两次融资,合计募资16.31亿元,而分红总金额仅为2.15亿元,分红金额远低于融资额,且此前的募投项目有很大一部分都未达到预期收益,公司的融资使用效率同样令人担忧。

回盛生物2020年8月上市,主营业务为兽用药品(包括化药制剂、原料药、中药制剂)、饲料及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猪用药品为核心(含兽药原料药),主要终端客户大多为生猪养殖企业。
从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业绩表现也不容乐观。虽然近年来公司营收总体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已连续4年下滑,并且于2024年出现上市后首次年度亏损。
2021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5270.65万元、1678.08万元、-2015.56万元,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1.52%、-60.33%、-68.16%、-220.11%。
2025年一季度,回盛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92.96%;归母净利润4449.7万元,同比扭亏。虽然一季度数据看似亮眼,但需要注意的是,兽药行业销售受养殖周期影响较大,四季度以来猪价又开始持续回落,未来业绩能否持续增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此外,回盛生物曾两度遭深交所问询。其中,2022年年报问询函对公司2021年和2022年业绩下滑以及与营业收入的变动趋势匹配情况、兽用原料药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等进行了问询。
2024年年报问询函对公司2024年净利润下滑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各产品毛利率变动的原因以及公司核心产品价格下降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