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沪指收盘终于站稳3500点,A股距离上一次达到这一高度已经时隔8个月。
截至当日收盘,沪指涨0.48%,报3509.68点;深证成指涨0.47%,报10631.13点;创业板指涨0.22%,报2189.58点。
突破3500点,是各方都期待并看重的一个时刻。从2000年开始,纵观过去25年,沪指一共5次突破了3500点。
第一次是2007年,这可以说是A股最著名的一波牛市,之后最高一路飙升至6124.04点。当时有人认为,6000点只是一个起点。
第二次是2015年,在杠杆资金等因素推动下,股市再次突破3500点,最高上涨到5178.19点。
第三次是2018年初,A股曾短暂到达过3587.03点,但也没有坚持太久,之后一路下行。
第四次是2021年,A股受到疫情影响,在年初大跌。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政策发力,市场企稳反弹,沪指多次突破3500点,随后震荡上行最高达到3731.69点。
第五次是2024年,A股爆发了一波短暂但强势的上涨行情。在强大的政策刺激下,互联网带领着新股民的巨额增量资金入场,沪指从2689点起步,在10月8日突破3500点,盘中最高触及3674.40点。
然后就到了现在,沪指再次站在了3500点的关口之上,A股迎来新的机遇。
不同于以往的普涨,2025年这次突破,银行股的表现在其中作用明显。
7月10日,银行股继续走高,成为推动沪指突破的核心力量。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网上有一张对比图,显示中证银行指数跟纳斯达克100指数的走势对比,中证银行指数在2024年迄今一路走高,涨幅达58.93%,直接跑赢了同期纳指100的35.68%。网友更是笑言:“我觉着,你们对银行股不够尊重。”
当然,想要迎来牛市,题材的百花齐放才是真。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包括:投资者在港股、小微盘和产业赛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赚钱效应,新发产品开始温和回暖;非金融板块盈利预期趋近于底部,投资者耐心有所好转,信心还有待恢复;反内卷和提振内需成为政策目标的明牌,具体政策的出台和思路调整只是时间问题,“十五五”规划可能展示新的政策路径。市场目前缺的只剩一个点火的催化,可能是中美政策超预期,或者科技产业新变化。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A股市场仍将沿着中国制造的主线演绎,继续看好几个方向:一是科技成长,出口管制的缓和对于具有海外产业链的公司更为有利;二是中国制造,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其中优质的公司需要重视;三是新消费,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拓展也极为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和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