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稳定币热潮下,港股市场多只小盘股大涨大跌,引发投资者关注。尽管最近港股行情陷入盘整,但仍不乏单日股价翻倍甚至涨幅超过5倍的疑似“妖股”。
这些股票具有相似特征:市值小、股权较为集中、过去长期缺乏资金关注。业内人士提醒,尽管多家企业拟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但业内对于稳定币发行人及相关合作方的盈利模式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投资者应注意鉴别相关个股的成色。
沾边“稳定币概念”被爆炒
7月10日,港股稳定币概念股再度走强,德林控股盘中一度涨超70%,收盘涨超18%。金涌投资一度涨超22%,收盘涨超12%。金涌投资此前走势跌宕起伏,7月8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650%,当日收盘公司股价上涨533%,成交额超过2亿港元。7月9日,该股高位跳水,一度跌近47%,截至当日收盘仍跌超44%,成交额达到1.75亿港元。
消息面上,7月7日盘后,金涌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与AnchorX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双方拟在跨境支付与贸易、稳定币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合作。金涌投资与AnchorX会将挂钩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AxCNH应用于各类金融交易场景,如证券、期货、外汇等交易的结算等。
然而,区块链业内人士对相关合作的盈利前景存疑。“目前,金涌投资和AnchorX还未披露其银行托管与审计机制,AxCNH的稳定性仍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设想,未获得验证。AxCNH未来如果可以接入真实交易场景,盈利模式有可能扩展至基于结算效率的服务费、平台流量带来的生态变现等方向。但在现阶段,传统金融机构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接受稳定币结算。”香港注册数字资产分析师学会董事于佳宁称,目前金融机构对稳定币结算主要持观望态度,机构合作意愿、用户习惯培养、结算稳定性等还有待观察。
近期,被资金爆炒的几只港股多数与“稳定币概念”沾边。如连连数字在6月2日涨超64%,又在6月3日跌超39%。多点数智在7月3日涨超23%。欧科云链自6月25日以来11个交易日涨超70%。普星能量于7月10日收盘涨超140%。业内人士认为,单凭踩中稳定币“风口”,或不足以催生翻倍的股价,资本关注的是后续这些企业布局虚拟资产融合生态的盈利潜力。
资金爆炒下个股风险重重
在熟悉港股市场交易规则的人士看来,近期不少“稳定币概念”港股有炒作嫌疑,不少公司有共同特征:市值小,此前长期股价低迷,股权高度集中。
“很多所谓的‘稳定币概念股’筹码十分集中,市场交投长期清淡,前期少量股份就可大幅拉升股价,主营业务也缺乏亮点。”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认为。截至7月9日,金涌投资的股份存放在港交所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CCASS)的比例达到69.16%,而这其中,前10大券商席位持仓量达到95.79%,股权集中度较高。
Choice数据显示,金涌投资于2007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执行主席为赵令欢,其所拥有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约60%。从业务上看,金涌投资是一家主要从事提供客户关系管理外包服务的投资控股公司。这家公司的员工人数仅24人。此外,成交额数据显示,金涌投资多个交易日成交量“冰封”——6月23日、6月27日、6月30日、7月2日、7月7日成交额均为0。
从财务情况看,金涌投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资料显示,2024年公司的税前利润为7216.1万港元,较2023年的4717.8万港元增长53%。2022年、2021年公司均为亏损。
再看普星能量。该公司于2009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要从事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电厂建设、经营和管理,截至7月10日该股总市值不到7亿港元。2015年6月,该公司股价曾达到3.68港元/股的历史高位,此后一路走低,近年来股价长期在1港元/股以下徘徊,沦为“仙股”。在7月10日大涨前,该股每日成交额长期只有几万港元甚至几千港元。
颜招骏表示,若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其股票未必有真正的市场。港股市场有一些所谓的“交易团队”,专门做交易量、拉股价,从而催生了一系列惯用的操作套路,投资者应警惕被收割。“许多港股小盘股上涨初期往往成交不多,因为初期都是内部‘左手倒右手’成交,后期再借助利好消息把股价推高。建议投资者避免买入市值太小、长期亏损或无长期现金流净流入的公司。”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