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0 10:36:04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云南
天才少年,机器人第一股借壳上市!
中控技术、致远互联!
发表于 2025-07-10 09:15:00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陆彦君

Key Points

  智元否认借壳上市,但资本市场已在将上纬新材当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交易;

  宇树已提出IPO计划,智元可能会跑到它前面;

  与大模型公司相比,人形机器人花钱的地方更多,融到的钱却更少;

  众多机器人公司中,智元是少数软硬件都做,toB和toC都覆盖,且同时探索多个技术路线的公司;

  全栈技术研发、进入行业上下游构建生态,这种做法有很强的华为风格;

  人形机器人的端到端时刻还没有到来,在此之前,找到足够的钱活下去是第一要紧的事。

  同行们还在忙着找钱时,智元机器人花21亿元买了一家上市公司。

  7月8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通过其持股平台将收购公司至少63.62%、至多66.99%的股份,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注: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智元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邓泰华将成为上纬新材实际控制人。根据收购价计算,此次控制权交易总价约为21亿元。

  拿下上纬新材6成股份之前,智元还投资过数字华夏、富兴机电、首形科技、灵初智能、安努智能、希尔机器人、灵猴机器人、干觉机器人等近10家行业上下游公司。不过,这些公司都是和智元处在相似阶段的初创公司,上纬新材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而且由智元控股。这笔收购因此被外界视为智元借壳上市的第一步。

图片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借壳上市只要收购方完成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变更,再将其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并在资产、营收、净利、净资产、股本等方面满足相应标准——比如要求标的公司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后,就能完成借壳上市。

  智元否认此次交易是借壳上市,声称公司「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也「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含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大重组的明确计划」。

  即使目前交易尚不构成借壳上市,也不排除之后智元可以再通过将资产注入上纬新材完成上市。此外,智元仍然有可能继续独立IPO。这让它实际上握有两个选择,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选择最有利的时间、以最有利业务发展的方式上市。

  此前,有消息称宇树科技已经开始筹备在科创板IPO,最早在今年年底前向交易所递交材料,目标上市地包括科创板和港股,其中科创板为首选。

  无论借壳上市还是未来IPO,智元目前都还算不上真正上市,不过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将上纬新材当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交易。收购上纬新材的交易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纬新材股价一开盘就获得了涨停。截至7月9日收盘,上纬新材股价上涨20.05%,总市值达37.67亿元。

  即使现有交易不构成借壳上市,手持一个上市公司也使智元多了一个融资渠道——在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都仍然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却又融资不易的人形机器人领域,这能不小程度上减缓它的融资焦虑。

  与大模型相比,人形机器人花钱更多,融到的钱却更少

  作为2023年才成立的初创公司,智元的上市议程早得令不少人意外,这可能与行业的艰难现状有关。

  人形机器人领域真正「破圈」始于2025年的春节晚会。自宇树登上春晚舞台以来,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融资事件与规模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总规模首次超过百亿元。

  不过已经在这个市场上存活了几年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在过去两三年过得并不容易。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23年至今,AIGC领域在过去三年的累计投资事件有313起,平均投资规模约为每年215.6亿元。同一时期,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事件只有190起,约为AIGC的一半,平均投资规模约为每年75亿元,只有AIGC的1/3。

图片

  智元和宇树算是人形机器人领域估值最高的两家公司,都在150亿元左右。而且与其他同行比,智元的融资能力也堪称最强,自2023年创立以来,它已累计获得8轮融资,高瓴创投、蓝驰创投、腾讯、上海张江集团等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方以及国有资本均是其投资方。。

  不过它们实际获得的融资规模并不及AIGC领域的大模型公司。以AIGC领域的智谱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其成立以来仅融资就拿到了160亿元,比智元和宇树的估值还高。

图片

  同样以AGI为目标,人形机器人公司从一级市场获得的资本比大模型公司更少,但它们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尤其智元,它押注以软硬一体化的方式开发机器人,即同时投资机器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这使它的经营成本可能比侧重于硬件投资的宇树高出至少一倍。

  根据宇树创始人兼CEO王兴兴6月26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的数据,宇树年营收已超过10亿元。作为一家仍在技术投入期的公司,合理估计其运营成本也是相当规模。智元的年投入如果以10亿元的两倍——20亿元估算,其现有融资规模已难以推动它走得更远。而且,它不像宇树那样已经通过专注硬件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收入,这让它通过上市融资的需求比宇树还要迫切。

  「烧钱」的Hard创业模式

  众多机器人公司中,智元少数软硬件都做,且同时探索多个技术路线。

  除了自研机器人模型,智元还自研机器人的硬件本体。根据智元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的说法,智元「第一天就坚决认定通用机器人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如果你只做灵巧手,或者只做一个模型,你可能成为一个模块化的供应商,如果要真正做出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机器人,必须要打通从感知决策到执行,从本体到大小脑的全栈闭环链路」。

  对初创公司而言,选择全栈自研意味着在技术、资金和人才密度方面都面临挑战。行业内一些起初坚持软硬一体化的公司已经开始向外寻求合作。比如银河通用,它此前也像智元一样坚持软硬一体化,但今年以来,它开始和侧重硬件开发的宇树频繁合作。6月,银河通用发布首个端到端具身VLA模型——TrackVLA时,就使用了宇树机器狗完成长程验证。6月,银河通用发布的开源人形机器人全身遥操作系统OpenWBT,也使用宇树G1作为实验样机。有消息称,两家公司背后的共同投资人尹方鸣撮合了两者的合作。

  智元目前仍在强调从硬件到软件的同步迭代,同时,它也在并行推进多条技术路线——其内部目前有不同背景的领军者主导的不同实验室、研究院。

图片

  其中,彭志辉本人领导一个叫X-Lab(也叫「稚晖君实验室」)的实验室,灵犀系列机器人就出自该实验室;EI(Embodied Intelligence)-Lab被定位为前沿技术孵化引擎,由北大计算机学院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董豪管理;2024年加入智元的姚卯青领导智元「具身智能研究院」,加入智元前,姚卯青是蔚来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总监,负责感知算法;今年年初,智元进一步招募了美国头部具身智能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Pi)创始人Sergey Levine的学生罗剑岚加入,后者成立并领导了一个新的「具身智能研究中心」,负责强化学习方向的探索。

  2023年最初成立时,智元的目标是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当年8月推出首款通用机器人远征A1,面向B端市场。到了2024年,其产线就扩大到了C端和产业链上游的数据采集等多个领域。2024年8月的发布会上,智元一口气发布了5款机器人,包括to B场景的远征系列(远征A2、远征A2-W和远征A2-Max),以及面向to C领域的灵犀系列(灵犀X1与灵犀X1-W)。

  随着产品变多、战线变长,今年2月,智元调整了组织架构,设立远征、灵犀和Genie三大产品线:其中,远征系列主做足式机器人,面向工业巡检、特种作业等场景;灵犀系列面向消费级市场;Genie系列主要做具备双臂的轮式机器人,用于在真实场景中采集操作数据。2024年9月,智元还自建了约4000平方米的数据采集工厂正式启用,这也是中国首个数采工厂。

  三大产品线主要成员分别在上海、深圳和北京,产品线负责人分别是王闯、魏强和姚卯青。其中,王闯是前大疆激光雷达负责人,魏强在今年年初加入智元,他先后任职于松下、京东、华为、跨境电商公司安克创新等企业,从事智能硬件研发。

图片

  今年1月,智元宣布已量产1000台机器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宇树。2024年,宇树人形机器人交付量就已突破1500台,此外,它还交付了2.37万台机器狗。这些人形机器人不少都是被各大院校的机器人相关研究中心或者个人爱好者买去的,让机器人进入工厂代替机械手臂或部分人工,目前还没有成为现实。

  想要做具身智能界的华为,但这对一个初创公司是个不小的担子

  坚持软硬一体化、同时探索多个技术方向并同时进入to B和to C两个市场的同时,智元还维持着一个庞大的机器人生态。

  就在2024年那场一口气发布了5款机器人的新品发布会上,智元宣布了一项开源战略,在硬件、软件、数据集等方面做部分开源。并且,也是从那场发布会开始,它开始与众多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其中包括与软通动力合资的软通天擎机器人、与卧龙电驱合资的希尔机器人,以及与东阳光、富临精工、蓝思科技、均普智能等成立的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从5%至20%不等。

  智元当时希望通过这些合资与投资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同时使智元成为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

  「就像OpenAI将GPT做成大模型领域的基础设施一样。」智元机器人商业拓展负责人胡静萍去年8月对「新皮层」称,未来很多公司并不需要亲自投入机器人本体的研发,智元会通过技术开源让机器人本体的价格变得更低,同时这些公司也不需要再从零开始开发适合其场景的机器人大脑,只用接上智元的机器人大脑API接口就可以了。

  这个战略转型被认为与智元创始团队的华为背景有关。

  今年3月,智元在一次工商变更中把邓泰华推向了台前,后者开始正式以智元董事长兼CEO的身份面向市场。邓泰华曾任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在华为工作了超过20年。智元联创兼CTO彭志辉曾担任华为昇腾计算产品线的全栈研发工程师。在已经进入的多个领域,华为都以全栈技术研发和生态构建著称。

  人形机器人常被拿来跟智驾类比。在智驾领域,特斯拉纯视觉端到端方案在2020年验证成功,这一突破迅速为迷茫了近七八年的智驾行业指明了方向、带领行业走出低谷。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在等待类似的算法启蒙时刻——特斯拉的Optimus也还没找到这一时刻,起码没有公开,在这一时刻出现之前,找到足够的钱——无论是赚来的还是借来的——活下去,对所有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都是第一要紧的事,对智元这样的全栈投入者尤其如此。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