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产存储巨头又有大消息!中国“内存一哥”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IPO并接受上市辅导,业内人士都知道,现在长鑫科技在储存芯片上,势必再来一波增量资金,半导体板块首当其冲!
不要小看芯片的潜力,从AI算力到车载航天,芯片是现代科技社会的大脑!今年以来在政策的引导下,芯片产业景气周期持续上行,或将迎来全新的三重驱动逻辑!
逻辑一:需求快速回暖!业绩牛才是真的牛!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达到6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AI需求成为最大增长引擎。台积电在法说会中直言,未来五年推动半导体市场规模走向1万亿美元的主要动力来自AI,AI服务器收入2022-2027年复合年均增速预计达39%。
国内需求同样旺盛。国产大模型性能表现突出,推动云厂商巨头2024年资本开支增长平均在40%以上,2025年资本开支增速平均仍有30%以上。更重要的是,AI应用场景正面临变革,AI从“练大模型”转向“落地干活”,2025年国内AI芯片市场预计超1780亿元,其中70%新增需求来自垂直场景定制化。智能汽车需同时处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信号,工业互联网要求边缘设备“秒做决策”……2025年AI投入预计增长50%以上甚至翻倍!
业界有需求,企业才有增长,当下全球正在从贸易博弈和需求低迷中快速走出,芯片未来的业绩修复不言而喻!
逻辑二:技术路线实现突破,芯片生产力即将变革!
在国外的封锁下,国内的芯片企业依然自强不息,实际上,我们已经在不少重要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比如在存算一体中,将计算和存储单元集成,省去数据搬运环节,性能大幅提升;Chiplet封装有模块化拼装芯片,降本增效;三维集成上有垂直堆叠芯片技术更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而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们,更是朝着世界一流去迈进,比如科创芯片指数里的成分股,正以惊人的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这些企业研发费用占比持续保持在16%以上高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催生出一系列技术突破:
寒武纪第三代AI芯片采用自研MLU架构,单位功耗算力提升40%;盛美上海清洗设备突破传统工艺极限;乐鑫科技无线SoC解决方案在能源管理、工业控制等新兴领域快速渗透等等。
还是那句话,科技就是生产力,尤其是对于芯片这类技术含量极高的行业来说,每一次突破就代表着多一份市占率,如今国产芯片行业已非吴下阿蒙,除了某些核心领域,大部分我们做得并不差!
逻辑三:国产替代避无可避!
当然,虽然我们芯片很多细分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国博弈背景下,我们还是面临一些卡脖子环节。但各位也无需担心,国家比我们更重视,从政策到国家大基金三期,已经重点投向晶圆制造、设备材料、芯片设计等等的关键领域环节,更加强调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
所以大家更应该对芯片产业充满信心,两弹一星的年代我们都已度过,何况小小芯片?
而下周一即将上市的科创芯片ETF(588920),恰好卡在了三大逻辑的诞生窗口期,其跟踪的科创芯片指数,更是行业中的代表指数。在近一年的AI产业驱动的成长行情中,科创芯片指数涨幅达67.61%,在历次反弹行情中表现优于国证芯片、半导体材料等同类指数。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9日)
该指数通过三层筛选机制确保成分股质量:
科创板上市:聚焦注册制下最严格的科技属性审核企业
细分领域覆盖:纳入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企业
流动性门槛:日均成交额排名前80%确保资金承载力
2025年6月的最新调仓中,AI算力芯片权重提升至32%,HBM产业链企业新增3家,进一步强化与产业趋势的同步性!
因此,不同于其他泛科技指数,科创芯片指数的成分股半导体含量超过99%。行业集中度极高,这意味其更有利于获得产业最核心的驱动力,而且相比其他科创指数,其超配设备、制造、材料环节(合计占比39%),更聚焦先进制程国产化程度低的方向,有望在国产逻辑中超额受益。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9日)
当全球半导体市场向万亿美元规模迈进,中国芯片产业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与资本赋能的三重动力驱动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科创芯片ETF(588920)跟踪的科创芯片指数以其高研发、高弹性、高成长的三重特性,成为投资者参与这场科技革命的核心载体。它不仅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更是中国硬科技从追赶走向引领的战略见证。科创芯片ETF(588920)目前正处于认购期,大家可以借道ETF布局科创芯片指数。
科创芯片关联个股: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澜起科技、中微公司、芯原股份、沪硅产业、思特威、恒玄科技、华海清科。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9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科创芯片ETF(交易代码:588920)(认购代码:588923)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