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大涨,通威涨停,光伏双巨头,该握手言和了。
作为光伏行业的两位王者,手握全球40%以上的硅片市场份额,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刷新世界纪录,海外市场更是杀出血路。
在行业周期触底、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当下,这对双龙头可能正站在短期涨一倍、中期涨三倍、长期涨五倍的爆发起点。
一、行业周期:黎明前的黑暗与曙光
光伏行业的周期波动就像四季更替,2024年还在寒冬里挣扎,2025年已露出回暖迹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从2023年的490GW增长至2024年的600GW,中国贡献了其中的357.3GW,占比近60%。但行业也经历了产能过剩的阵痛,2024年多晶硅价格同比下跌60%,硅片价格腰斩,导致隆基绿能全年净亏损86.18亿元,通威股份净亏损70.39亿元。
转机出现在2025年。行业自律公约的达成让产能扩张放缓,硅料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的37%回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50%,硅片库存降至20GW以下。
需求端则持续旺盛,欧洲在降息周期下光伏装机预计增长15%至80GW,中东非等新兴市场增速更是高达54%。政策层面,中国延续新能源补贴至2025年底,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土光伏项目提供30%税收抵免,行业基本面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迭代正在重塑行业格局。TOPCon电池市占率从2024年的74%提升至2025年的80%,隆基绿能的HIBC技术将电池效率提升至27.81%,通威股份的TNC 2.0双面率突破88%。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隆基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85%,通威的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也达到34.17%,并完成兆瓦级试验线规划。这些技术突破将推动行业进入“效率革命”新阶段。
二、估值面:被市场忽视的价值洼地
现在咱们聊聊估值,这才是光伏双龙头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7月4日,隆基绿能股价16.47元,市盈率(PE)为亏损,市净率(PB)为1.23;通威股份股价12.89元,PE为亏损,PB为1.05,均处于历史估值的10%分位。横向对比更能看出优势,全球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PE为-12.3,天合光能PE为-10.8,而隆基通威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显著高于同行。
历史经验证明,光伏龙头在行业复苏期的估值修复弹性极大,2020年隆基绿能PE从10倍飙升至25倍,涨幅超150%。
三、短期逻辑:产能出清与价格修复
短期来看,光伏行业正经历产能出清与价格修复的双重驱动。2024年硅料产能289.3万吨,远超全球需求的140万吨,但2025年行业自律下产能扩张放缓,硅料价格从2024年底的4万元/吨回升至5.2万元/吨,涨幅30%。硅片环节,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通过减产联盟将库存降至20GW以下,182mm硅片价格从2024年的2.2元/片上涨至2.8元/片,涨幅27%。
需求端的爆发进一步强化这一逻辑。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招标量同比增长45%,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提升至60%,欧洲户用光伏需求增长30%。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凭借技术优势,在650W以上高功率组件市场占据70%份额,单瓦盈利较行业平均水平高0.05元。若2025年硅料价格稳定在6万元/吨,两家公司的净利润有望分别达到50亿元和80亿元,对应PE仅20倍和10倍。
四、中期逻辑: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
中期来看,技术迭代和市场扩张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在N型电池领域,隆基绿能的HIBC技术和通威股份的TOPCon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预计2025年N型电池市占率突破80%,单瓦溢价达0.1元。钙钛矿叠层电池方面,隆基的34.85%效率和通威的34.17%效率已接近商业化门槛,预计2026年量产将推动行业进入“30%效率时代”。
海外市场则是另一大增长极。东南亚地区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20GW,同比增长54%,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的10GW组件基地和通威股份在越南的5GW硅料项目将充分受益。欧洲市场方面,两家公司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2025年一季度对欧出口量同比增长80%,市占率提升至35%。
五、长期逻辑:能源革命与生态构建
长期来看,光伏行业正在经历能源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10TW,较2025年增长近一倍,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储备,有望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两家公司的技术突破将推动度电成本降至0.1元以下,彻底颠覆传统能源格局。
更关键的是,它们正在构建完整的新能源生态。隆基绿能通过氢能电解槽和储能系统实现“光储氢”一体化,通威股份则布局渔光互补和农业光伏,形成“光伏+”产业集群。这种生态化竞争将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和估值溢价,预计2030年两家公司的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将超50%,净利润率提升至20%以上。
六、挑战与收益
投资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行业竞争加剧、政策变动、技术路线风险是主要挑战。但这些风险正在被逐步化解。
政策层面,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欧盟碳关税倒逼光伏替代传统能源,行业长期增长逻辑不变。
技术层面,隆基和通威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研发投入分别达50亿元和30亿元,技术储备深厚。
财务层面,两家公司的现金流正在改善。隆基绿能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17.9亿元,同比增长467%;通威股份通过债转股和绿色债券置换高息负债,财务费用降低19%。这种财务健康度的提升,为其在行业复苏期的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
七、被低估的能源王者
站在2025年的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光伏行业。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交织,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共振,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叠加。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凭借行业龙头地位、硬核技术实力、极低估值水平,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能源王者”。
从周期看,光伏行业触底反弹,技术迭代加速。从基本面看,公司盈利质量逐步改善,研发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从估值看,12倍的PE对应26%的净利润增速,PEG仅0.46,明显低估。
且最重要的PB,也在历史几乎最低位置。
所以,光伏双龙头,大有可为。
$通威股份(SH600438)$$隆基绿能(SH601012)$#社区牛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