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用三天书写了一个神话,国产GPU厂商用一年撑起了这场世纪演出。
DeepSeek的爆火,让国产GPU厂商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如今,这场国产GPU企业的上市“争夺战”,终于开演了!
6月30日,国产GPU企业上海沐曦集成以及北京摩尔线程的IPO申请,双双获得受理。
要知道,年初DeepSeek发行时,两家企业一前一后发布了适用版本,如今一个募资80亿,一个募资39亿,两家企业再次“交锋”于IPO。

那么,在这场“资本盛宴”中,谁更胜一筹呢?

独角兽发力,营收大增4200%
早在DeepSeek之前,国内GPU厂商就迎来了“订单热潮”。
2019年,由于进出口限制增多,AI、云计算、自动驾驶等行业曾一度陷入“无芯可用”的困境,这给国内GPU厂商留下了很大的一片空白市场。
两家都是抓住这个机遇,2020年成立的明星企业。沐曦集成的团队曾就职于AMD,而摩尔线程的“班底”则脱胎于英伟达。
2022年-2024年,摩尔线程的营收从0.46亿增长到4.38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08.57%,而沐曦集成的营收更是从42万增长到了7.43亿,年复合增速高达4209.9%。
2025年一季度,沐曦集成继续保持业绩增速,实现营收3.2亿,仅一个季度就已经超过去年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如果仅从营收的体量来看的话,沐曦集成其实是要强于摩尔线程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一般来说,公司募资金额和营收体量都是成正比的,为何此次上市,摩尔线程一口气募资80亿,而沐曦集成才募资39亿,和营收成了反比呢?
答案或许是—摩尔线程更“缺钱”。
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的招股书发布后,投资者们真正见识到了自研芯片企业的“烧钱”属性。
2022年至2024年三年时间,摩尔线程亏损了50亿;而沐曦集成亏损了30亿。

亏损的越多,资金“缺口”当然更大。
上市之前,摩尔线程在一级市场融资的金额就要高于沐曦集成。摩尔线程的投前估值约250亿,要超过沐曦集成的约200亿。
值得注意的是,红杉中国是两家公司早期核心投资方,分别持有沐曦集成和摩尔线程发行前4.19%、4.79%的股份,可能是此次IPO的大赢家。
2024年,摩尔线程的其他应付款中,还有约1.27亿的“应付融资顾问费”。

因此,资金需求更大的摩尔线程此次上市,比沐曦集成还多出来了一个10亿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不过,做芯片的,还是做自研芯片的,亏损倒是“家常便饭”。
已经上市的寒武纪就是很直接的例子。上市近5年,寒武纪在2024年第四季度才开始盈利,其余约19个季度都是亏损。
包括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在内,大家更关注的其实是国内GPU厂商,如何将“国产替代”的这步棋走好。
那么,追逐赛下国内企业距离真正实现“国产替代”,还有多远?

技术竞逐,国产替代的路径
要走“全自研”的路并不容易。
2024年,摩尔线程研发投入金额为13.59亿,费用率达到了310.27%;而沐曦集成研发投入金额为9.01亿,费用率为121.27%。
无论从绝对值还是费用率的情况来看,摩尔线程的研发投入都要高于沐曦集成。这也能够更好的解释为什么摩尔线程亏损的会更多。

而聚焦到产品和技术上,两家企业走的路线也不尽相同。
摩尔线程主营的是全功能GPU,其实更像是“英伟达”。
摩尔线程的产品能够应用于从智算中心到个人计算机所有级别场景。目前,公司的AI芯片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已经接近RTX 3060。
2025年5月,摩尔线程发布了版本号为v300.110的图形显卡驱动程序,测试成绩显著提升35%,将MTT S80的性能潜力进一步释放。

更为重要的是,摩尔线程的MUSA架构,是可以兼容的国际主流GPU生态的,这就使得国内下游厂商想要进行“替换”,所消耗的成本更少。
反观沐曦集成,一上来就聚焦到了服务器和智算中心,走的是高端GPU。
沐曦集成的拳头产品“曦云C500系列”混合精度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为公司贡献了超过97%的主营收入。
而这个系列的产品,沐曦集成是靠“价格优势”取胜。
沐曦集成训推一体GPU板卡产品的单价已经从2023年5.69万元/张降低到了2025年一季度3.89万元/张。

2024年,沐曦集成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已在多个国家AI公共算力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其实总结来看,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只是在部分产品性能上有所突破,整体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DeepSeek倒是给这场技术追逐战带来了新的观点。
之前阻碍“国产替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技术对标,但DeepSeek用事实证明,大模型其实在摩尔线程等国内企业的GPU芯片上依旧能够流畅运行。
目前来看,国内的技术水平完全够支撑起下游大模型和智算中心的需求。
而且,说到国产替代,这其实是一个共性问题。
沐曦集成招股书中披露,公司均已经基于更先进的7nm、6nm制程研发了。但是,国内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等企业暂时还没有这个生产能力。

也就是说,“国产替代”一定程度上需要全行业共同发力。

最后,总结一下
这场盛宴,是Deepseek带来的国产替代神话延续。
虽然目前,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仍然面临着巨额亏损的困境,但每一步突破,都是在为中国芯片产业寻求新的答案。
而继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双雄争霸”之后,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等一代国产GPU企业的IPO进程,或将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