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发现,最近手机解锁时人脸识别越来越准了?电动车语音导航几乎不用等反应?这些日常体验的小进步,其实都是芯片产业链不断努力的结果。传统工艺不断堆性能内卷,科创创新停滞不前?不!科创板芯片企业已经走出新思路。今天咱们就聊聊,$KC芯片(SH588923)$是怎么抓住这波技术升级红利的。
一、技术大变样:跳出工艺内卷的怪圈
过去二十年,芯片性能提升全靠工艺进步,但现在顶尖工艺的成本高得离谱,企业烧钱烧不起了,"挤牙膏"式升级彻底失效。咋办?科创板企业带头玩起新花样:
存算一体:把计算和存储单元“焊”在一起,省去数据来回跑的麻烦,性能直接起飞!
Chiplet封装:像搭积木一样拼芯片,成本降下来,性能还能定制。
三维集成:把芯片堆成多层蛋糕,空间利用率拉满。
比如寒武纪的第三代AI芯片,用自研MLU架构把单位功耗算力提升了40%;盛美上海的清洗设备直接突破传统工艺极限。这些创新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产业链一起升级。科创芯片ETF盯住的龙头企业,正在搭起别人学不来的技术护城河。
二、需求大变天:垂直场景催生定制化金矿
AI从“练大模型”转向“落地干活”,半导体需求彻底变样
智能汽车要同时“看”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得芯片能同时处理两种信号。
工业互联网需要边缘设备“秒做决策”,延迟必须压到最低。
2025年国内AI芯片市场预计超1780亿元,其中70%的新增需求来自这些垂直场景的定制化需求。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7日)
科创板企业已经组好局:
海光信息的DCU芯片和国产AI框架无缝对接。佰维存储的车规级芯片通过严苛认证,专为汽车打造。云英谷科技的屏幕驱动芯片能智能调节刷新率,省电又流畅。
从“啥都能算”到“专款专用”,这些企业有了更强的定价权。科创芯片ETF动态调整成分股,专门捕捉这些细分领域的龙头。
三、政策开外挂:并购重组激活“技术整合”
“科创板八条”一来,市场彻底活起来了!2025年一季度完成12单重大重组,交易规模暴涨230%。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直接补齐EDA全流程;中微公司投资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版图越扩越大。
这波操作直接反映在研发上:科创板芯片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18.7%,比2023年涨了4.2个百分点;专利转化率从65%飙到82%。当行业进入"技术+资本"双轮驱动,科创芯片ETF作为指数工具,天然能吃到产业整合的红利。前十大持仓股里,6家近三年完成并购,5家实现跨领域技术协同。
四、ETF策略:在"科技树"上稳稳抄作业
半导体行业技术路线更新快,主动基金容易押错宝。而指数化投资像自动更新的“科技观察池”,按固定规则纳入创新企业。科创芯片ETF跟踪的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用研发投入、专利质量、营收增速三维筛选,确保成分股始终是行业尖子生。
从持仓看,前十大股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7日)
说到底,咱们普通人可能不懂芯片咋造,但肯定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手机解锁更快、导航反应更灵、智能汽车更聪明……这些变化背后,是中国芯片企业正在打的架构革命硬仗。
选择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 认购代码:588923,就是选择与科创板共同成长。它不赌单一技术路线,不追概念泡沫,而是扎扎实实跟着政策走、盯着需求变、顺着产业整合的势头,把分散的科技点连成成长线。
下次你用手机解锁、让电动车导航时,不妨想想,这背后可能有你的投资在默默支持中国芯片的架构革命呢!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7日)
科创芯片关联个股: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澜起科技、中微公司、芯原股份、沪硅产业、思特威、恒玄科技、华海清科。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7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科创芯片ETF指数(SH588920)$(认购代码:588923)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