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未名医药核心子公司停产触发ST警示,简称将由“未名医药”变更为“ST未名”
饱受合规争议的未名医药,因核心子公司陷停产危机,即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未名医药(证券代码:002581)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4日临时收到内部整改小组反馈,确认当前试验进度未及预期,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未名)预计在三个月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相关规定,未名医药股票将于7月7日开市起停牌一天,7月8日复牌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未名医药”变更为“ST未名”,证券代码仍为“002581”,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由10%变为5%。

子公司停产
60%营收受影响
今年4月22日,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天津未名采取暂停生产、销售的风险控制措施,原因是该公司药品生产行为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作为未名医药的核心子公司,天津未名主要从事人干扰素药品的生产与销售。而人干扰素药品曾是未名医药的明星产品和重要现金来源。
2024年,天津未名营业收入达2.17亿元,占母公司总营收的60.09%、合并报表净利润的9.8%。
未名医药称,本次暂停生产、销售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公告显示,未名医药在4月24日披露天津未名停产后,曾预计整改周期不超过三个月。然而,7月4日,未名医药临时收到内部整改小组反馈,确认当前试验进度未及预期,天津未名预计在三个月内即2025年7月21日前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第(五)项规定,“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三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公司股票交易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因此,未名医药即将被ST。
更严峻的是,该产品的质量问题已引发集采市场的连锁反应,已有内蒙、西藏等多地暂停采购天津未名生产的人干扰素药品。
资料显示,未名医药涉及业务板块包括干扰素、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医药CRO/CDMO、疫苗和医药中间体等五大板块。公司目前拥有包括神经生长因子产品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干扰素产品人干扰素α2b注射剂和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重要产品。
内控失效
业绩承压
此次ST警示的背后,是未名医药长期存在的内控风险。
2024年2月,山东证监局指出,未名医药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资金往来、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2022年度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三项问题。
2024年8月,未名医药因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及非经营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及时披露重要合同及合同履行的重大进展,证监会决定对未名医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10万元罚款;时任未名医药董事长潘爱华亦被给予警告,并被罚款240万元,证监会同时对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面对危机,未名医药表示,公司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完成缺陷整改工作,争取尽快恢复生产。公司将在恢复生产后,继续积极推进上述产品在其他市场的销售推广,同时加大其他产品的市场开拓和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降低本次事件带来的影响。
未名医药强调,截至目前,除本次涉及事件的天津未名外,公司其余分公司、子公司经营正常。公司将优化管理、削减开支、控制成本、增强业务盈利能力,保证公司主营业务稳健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未名医药的业绩持续低迷。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未名医药净利润分别为-1468万元、-3.32亿元、-1.37亿元,已连续三年亏损。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经营状况仍未好转,营业收入为3532.99万元,同比下降57.84%;归母净利润为-3685.04万元,同比下降33.01%;扣非净利润为-3737.58万元,同比下降31.93%。
截至7月4日,未名医药股价收于11.02元/股,对应的总市值为72.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