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行业承压与增长瓶颈,第三方支付“老兵”拉卡拉(300773.SZ)正式筹划赴港上市,能否在资本层面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引发市场关注。
作为A股上市的第三方支付头部企业,拉卡拉于6月16日公告筹划赴港二次IPO。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公示显示,同意拉卡拉主要股东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控股”)持股比例由26.54%降至23.54%。日前,公司公告称,持股2.45%的股东孙浩然计划于2025年6月12日至9月11日期间减持全部股份。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港股上市有望带来短期资金和品牌效应,但中长期能否成功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看其是否能真正突破业务瓶颈、提升管理能力并应对好更加复杂的监管环境。
基本面承压支付交易额逐年下降
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并于2011年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2019年4月登陆深交所。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支付业务、科技服务业务及其他业务,近四年支付业务营收占比始终维持在85%—90%,是其营收支柱。
记者梳理近四年财报发现,拉卡拉上市以来,2019—2021年稳步增长,营收、归母净利润均稳步上升;2022年出现明显下滑,当年营收为53.66亿元,同比下降18.65%,归母净利润由正转负至-14.37亿元,同比下降232.75%;2023年虽小幅回升至59.34亿元,但2024年再次下滑至57.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4.58亿元降至3.51亿元,同比下降23.26%。2025年一季度,该趋势延续,营收为12.99亿元,同比降13.01%;净利润仅1.0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1.71%。
此外,拉卡拉在衡量支付机构市场规模重要的指标——支付交易金额上亦逐年萎缩:2022年为4.52万亿元,同比减少12%;2023年下降至4.44万亿元,2024年进一步降至4.22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支付交易金额为9820亿元,同比降幅达10.51%。
从各业务线看,支付业务虽维持主导地位,但波动明显,2022年同比下降21.12%,2023年反弹13.06%,2024年再微降0.27%;科技服务与其他业务则连续三年波动下行。
此外,公司整体毛利率自2022年跌破30%降至20.21%后,虽有所回升,但截至2024年仍未恢复至2021年的水平。
据博通分析自有模型测算,2024年非银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不包含线下实体商户条码支付)交易规模同比下降19%至25.53万亿元,预计2025年降幅有所收窄。一方面银行卡收单业务受到移动支付对场景和用户的侵袭;另一方面则由于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银行和消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降导致用户规模和使用频率降低。监管趋严背景下,业务逐渐出清也是原因之一。
2024年,据不完全统计,拉卡拉及其分支机构共收到至少6张监管罚单,罚款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商户管理问题,包括未落实商户实名制、未将商户资金结算至其同名银行结算账户等;违反人民币及外汇管理规定:如违规将外汇汇入境内或转移境外。
王蓬博认为,首先,目前拉卡拉主营业务出现增长乏力,财报显示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利润空间受压等问题逐渐显现;其次,支付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拉卡拉未来若要在港股市场立足,需面对更严格的财务披露与治理要求;最后,港股投资者对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要求更高,拉卡拉当前的盈利能力与估值逻辑是否能获得长期认可需要观察。
在王蓬博看来,目前国内银行卡收单市场中,特殊场景的生意规模受监管影响持续缩减,同类支付机构都亟须找到第二业务增长曲线——比如跨境支付市场、真实商户市场,做放贷或商户数字化等增值服务,归根到底则是先把业务运营好再寻求上市。在香港上市可以给到行业一个信号——即国内业务受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先寻求上市融资,这可能会促使其他竞争对手加快自身的国际化步伐或寻找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赴港上市关键期股东减持
与基本面承压和业绩走弱相反,近期,拉卡拉股价却因稳定币与跨境支付概念拉动而大幅反弹,近一个月涨幅接近90%。
Wind数据显示,其股价自2019年上市以来最高点曾达44.26元/股,2024年一季度跌至低点10.19元/股,2025年6月重回高位至35.97元/股。
拉卡拉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公司招股书显示,联想控股(3396.HK)持股比例为31.383%,为第一大股东;拉卡拉创始人、董事长孙陶然持股7.674%,为第二大股东;达孜鹤鸣永创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5.576%,为第三大股东;孙浩然持股5.394%,为第四大股东;陈江涛持股5.010%,为第五大股东。其中公司主要股东中的孙陶然和孙浩然为兄弟关系,也是一致行动人。
根据近4年财报,联想控股仍为拉卡拉的第一大股东,2021年联想控股持股比例为28.24%,2022年降至 26.14%,2025年一季度持股比例增至26.54%,并在6月底获批进一步降至23.54%。公司公告称,最近一次的联想控股减持目的为自身业务安排及需要。
自上市以来,孙浩然的持股比例持续下滑,从第四大股东到拟“清仓”退出。2021年孙浩然持股比例为4.85%,2022年降至3.89%,2023年再降至2.91%,2024年达到2.41%,到2025年一季报,其持股比例为2.45%,但根据公告,孙浩然计划在2025年6月12日后的三个月内继续减持剩余的2.45%。
此外,达孜鹤鸣永创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2021年持股5.02%,2022年降至3.76%,2024年持股比例降为0.76%,2025年一季报股东名单未见该公司。陈江涛2021年持股比例为3.88%,2022年持股比例为2.01%,2023年持股比例降至1.22%,2025年一季报最新持股比例为1.24%。
跨境支付如何突围
面对主业承压与外部竞争压力,拉卡拉开始加速转型。公司宣称此次赴港二次IPO是为“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
财报显示,2024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占比仅1%,2025年一季度跨境商户规模和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6%和85%。根据官方信息,其跨境支付网络已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连接包括亚马逊、eBay在内的多个主流电商平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资金结算服务。
在B端转型方面,公司战略投资了天津市神州商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财商龙”)。拉卡拉在投资者平台公开回复称:天财商龙SaaS系统功能覆盖点餐收银到厨房管理、会员营销以及供应链各环节。后续公司将围绕“支付+SaaS”的战略规划,适时开展对优质标的的投资或收购。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向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天花板并非市场规模上限,而是机构能否从单一支付服务升级为“支付+科技+数据”的生态体系。当前呈现“双寡头+长尾”的分化态势,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占据超90%的市场份额,形成C端市场绝对主导;拉卡拉等传统收单机构则需通过B端服务深化、覆盖县域市场、跨境支付及“支付+SaaS”模式实现差异化突围。比如针对年轻用户推出社交互动支付产品,针对企业用户推出定制化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加大研发投入,推动AI、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应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与海外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海外支付网络。
拉卡拉在投资者平台上公开回复投资者支付牌照与稳定币相关问题时称:公司具备人民币跨境支付资质,获得了香港MSO牌照、美国MSB牌照,可为中国品牌出海打造场景化、个性化、一体化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公司重视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积极关注稳定币发行与应用态势。
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点,公司公开回复称:2025年将重点围绕SaaS转型加力增效、推动扫码业务与跨境支付、推出更多面向内部运营和商户经营的场景化AI Agent。
针对业务模式、合规发展、股东减持等问题,记者致函拉卡拉方面,公司表示:相关信息以公司发布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