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今天,如果不是有ETF资金硬撑权重股,如40大权重涨跌比19:1:20,升幅排前就有五大银行、两大保险、紫金矿业、中石油石化。
可100蓝筹股涨跌比43:1:57;抱团机构涨跌比761:2:77,勉强维持大盘触下降旗形下轨。
沪深主力净流出-330亿,虽然全市场552个概念板块涨跌比353:1:198!
但绝大多数是主力诱多净流出:
仅列几个科技热道:
标的 升跌% 主力净流量(亿)
沪深300 +0.17 -34.8
上证50 +0.21 +0.09
创业板 -0.24 -156
科创板 -0.1 -9.85
北证 +0.68 -6.09
绩优股 +0.22 -6.91
通达信热股 -1.25 -86.15
华为概念 -0.21 -105
人工智能 -0.34 -131
算力 -0.49 -42.5
芯片 +0.43 -20.8
军工 +0.14 -92.3
互联网 -0.96 -48.3
锂电池 +0.13 -52.2
软件 -1.04 -78.7
数字货币 -2.46 -88.1
结果赚钱效应在活跃板块中;
中证2000 +0.28 -116
中证1000 +0.28 -83.87
中证500 +0.32 -53.3。
各大机构,除基金新增仓-0.17%,主力-14.45亿。其余基金、社保、保险、信托、QFII、券商重仓微翻红盘,但主力全净流出-25~10.28亿,仅保险重仓主力净流入9.59亿拉保险权重,而保险新进仓却主力-10.28亿,这种机构主力净流出并不是一时半会,是井喷顶以来90%时间。
贵州茅台股价持续下跌,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坐不住了。他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对贵州茅台,大家在害怕什么呢?有点意思!”此后有网友表示,茅台是茅台最好的背书。段永平对此深表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白酒板块表现不佳,但资金持续涌入酒相关ETF。与此同时,当前消费领域整体热度显著提升,公募加大产品布局力度。
段永平再谈茅台
6月30日,段永平发帖:“对贵州茅台,大家在害怕什么呢?有点意思!”从贵州茅台股价表现来看,5月15日以来,截至7月1日,股价下跌超12%。
段永平一直十分看好贵州茅台。今年1月9日,段永平发帖表示:“今天买了腾讯,也买了茅台。”3月,段永平透露:“我们买茅台主要用的是人民币。”
不过,虽然十分看好贵州茅台的投资价值,段永平反对加杠杆投资。有位网友提问:“年轻人可以在好公司股价特别便宜(例如前段时间茅台1400元左右)的时候通过银行贷款来投资吗?”
段永平解释说:“如果你懂投资,你不需要加杠杆,因为你早晚会赚到钱的;如果你不懂投资,那么你更不应该加杠杆,因为杠杆早晚会让你破产的。”
资金加仓酒ETF
对贵州茅台保持关注的不止段永平。事实上,公募基金长期重仓持有贵州茅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1194只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持股数量超过9000万股。
从公募对白酒板块整体配置情况来看,据东吴证券测算,截至一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在白酒板块的持仓比例为5.94%,较去年底略提升0.21个百分点。不过,和2023年三季度末高点相比,该比例大幅下滑。
虽然白酒板块持续低迷,近期资金却不断涌入相关ETF。据Choice测算,6月以来,截至6月30日,鹏华中证酒ETF净申购额为23.92亿元。
“对于白酒行业这一段时间的调整来说,库存的周期和白酒企业自身的经营周期带来的影响是主要的,也就是前期需求端库存的积压和供给端的高增长导致的。随着行业内部的调整带来企业的销量和渠道健康度的回升,我们会关注这个板块调整何时进入尾声。”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基金经理李恒表示。
在嘉实基金消费行业研究员马晓煜看来,白酒作为传统消费的明星板块,之前涨幅大,但最近一两年面临较大压力。目前白酒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数水平,其商业模式底层较好,现金流好、ROE高。当宏观经济开始企稳时,以白酒为代表的传统消费板块有较大机会,长期空间大、过去因消费板块表现不佳被压制的公司估值会逐步恢复活力。
消费领域关注度升温
从整个消费板块来看,机构关注度显著升温。二季度以来,公募明显加大了消费主题基金的布局力度。景顺长城消费机遇股票基金、鑫元消费睿选混合基金、富国消费优选混合基金等相继上报。
永赢基金基金经理蒋卫华认为,经历过去几年的调整与企业自身业绩增长,消费板块估值基本处于历史低位,整体上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从结构上看,过去几年积极挖掘新消费需求的新消费品公司今年业绩与股价均有较好的表现。未来无论是传统领域还是新兴领域,都可能有消费品公司跑出来。但需重点回避一些管理层思维固化、产品落后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公司。
“新消费公司的市场关注度非常高,吸引了比较多的增量资金,当前不少公司的估值已不便宜,短期内股价有调整的风险。从中长期角度看,很多新消费公司仍处于成长的中早期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富国基金基金经理周文波表示,对于传统消费龙头,自己的信心也较过去两年有所增强,适度增加了配置。一方面,传统消费公司已具有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基本面底已出现,继续大幅恶化的概率较低,且已被市场充分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