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约每3秒钟就新增一例痴呆症患者,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到来之际,《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书记韩振蕴教授。她表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发病隐匿、患病率高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被称为“沉默的流行病”。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1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且人数还在持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4000万。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韩振蕴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最有效的策略。她表示,识别早期预警信号是防治的关键——很多人容易将其误解为普通衰老带来的记忆力下降,而忽略了疾病征兆。
韩振蕴介绍,典型早期症状包括明显的近事遗忘,如反复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甚至出现烧干锅、忘关火等危险行为。她提醒,这些往往是病情阶梯式进展的开端,早发现早干预可以延缓疾病发展。随着疾病的发展,部分患者出现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原本温和的人可能变得孤僻或易怒,甚至出现多疑、抑郁、焦虑,或者看到、听到不存在的东西。还有一些患者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连简单家务都难以完成。
在治疗方面,韩振蕴分享了中医的独到见解:“中医不局限于‘记忆力下降’这一结果,而是深入探寻病因,如‘肾精亏虚’或‘痰瘀互结’等根本病机。”她比喻道,治疗上讲求“整体调治”与“分期论治”:早期以“补肾填精”为主,如滋养大树之根;中期需“通补兼施”,兼顾化痰、祛瘀、清热;晚期则应扶正解毒,旨在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日常防护,韩振蕴特别推荐通过穴位按摩进行保健:“经常按揉百会穴和四神聪,有助于提神醒脑、安神益智;刺激大椎穴可提振阳气、通畅气血;足三里与涌泉穴则能健脾补肾,是延缓大脑衰老的常用保健要穴。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日常坚持。”
韩振蕴还提到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该病多属“肝肾阴虚”,日常可通过食疗调理,如选用人参、熟地黄、黄精、山药等煮水饮用,或多食黑木耳、核桃、黄花菜等益智健脑之物。同时,鼓励患者养成“多动、多说、多学、多问”的习惯,积极参与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配合每日散步和适度日照,有助于调和身心、保持大脑活力。
“守住记忆,预防为先”。韩振蕴呼吁公众提高对痴呆早期信号的警觉,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并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构建起大脑健康的坚实屏障。
(实习生陈虹颖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