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与会嘉宾围绕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信息时代的文化创造和传播方式变革、人工智能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供给等前沿议题展开演讲交流,充分探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当晚,本届论坛首次创新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集中发布《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等重要文化成果,并促成一批重要项目签约。

中外文化交流形成多维立体发展格局
北京商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报告》分为思想引领、实践拓展、未来启示三大方面,主要体现新时代中国理念和中外文化交流实践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也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提供“以文明对话破解全球赤字”的中国答案。
在理念引领方面,《报告》主要展现融通互鉴的中国理念为中外文化交流指引方向,其中包括,主要展现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传承创新、全球安全倡议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交往环境、全球发展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质增效。
在实践拓展方面,《报告》主要展现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形成“机制引领—多元融合—路径创新—技术驱动—全民参与”的多维立体发展格局。
此次《报告》除了用更加鲜活的数据和案例展现中外在文旅、体育、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外,今年的《报告》还增加了中外在卫生、生态、媒体以及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领域开展的合作。
以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例,主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表示,中国正在为“技术进步与文化保护结合”树立新标准,也为世界遗产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期待在这一领域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可携手扩大成功倡议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分享专业知识,并研发将前沿技术与世界遗产价值相结合的新解决方案。
“北京中轴线”“爆款文创”等入选年度十大事件
在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正式发布,具体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成果丰硕、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深化中外文明对话、北京打造长城保护实践新样本、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彰显古都新韵、“240小时过境免签”带火国际文化游、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多项重要突破、“爆款文创”引领文博新潮流、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推动中国诗歌走向世界、“全球Z世代逛北京”感受中华文化、北京率先实施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
同时,现场还发布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12个国家主流媒体达成新闻服务合作”、《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第四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等8项专项发布成果,以及“北京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吸收谱技术助力原子级解析宋代青白瓷呈色机理”、“苏超”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力量、“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广电视听丝路·北京—阿拉伯合作行动、《全球城市文化艺术发展北京指数》等10项集中发布成果。
据介绍,此次成果发布主要呈现三个特点:创新性突出,例如,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等项目,运用数智化技术,革新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方式,形成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示范性实践;突破性显著,例如,《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12个国家主流媒体达成新闻服务合作”等项目,直面发展瓶颈问题,通过机制和模式创新,助推行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引领性鲜明,例如,第四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科学家精神和科学文化主题文库”出版等项目,从技术落地和理论创新维度,深度践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提供了文化创新创造的鲜活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世名在主论坛上提到了“新大众文艺”的概念。他表示,“新大众文艺”指的是一种由新大众、新主体所创造出的新文艺,彰显出新时代、新现实所催生出的新经验。这些年,各类文艺形式纷纷“插电、上网、通智”,实现新媒体的转型。
“AI之眼”“AI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等三大项目签约
为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在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上,还进行了人民网“AI之眼”智能终端国家博物馆应用项目、中德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项目、中国—东盟AI艺术创作研究中心项目三大项目签约。
据悉,人民网“AI之眼”智能终端依托人民网主流价值大模型,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专业而丰富的知识库与表达体系,不仅能提供专业的交互式导览解说,还能模拟真人导游的表达方式,提供路线规划和个性化讲解等服务,显著提升用户的参观体验,推动旅游服务智能化发展。
北京市文联与广西自治区文联签约的中国—东盟AI艺术创作研究中心项目则充分发挥北京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与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桥头堡”区位优势,整合理论研究、创作实践、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功能,打造集AIGC伦理规范、人机协同机制、数字版权保护等关键议题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与深度协作,致力于实现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共同打造集研究、创作、转化、传播于一体,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文艺创新高地,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提质升级。
此外,中德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致力于弘扬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围绕中德关系、中欧关系、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系列全球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绿色发展等议题开展联合研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举办研讨交流活动、推动中德高层次专家的学术互访等方式,积极促进两国智库交流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