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黄坤)9月23日,浙江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叶慧霖在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经浙江省政府同意,浙江金融监管局会同浙江省委金融办、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浙江省版权局、宁波金融监管局联合启动了知识产权金融“蒲公英”行动,希望通过金融生态赋能知识产权的“金种子”,助力和孵化更多的科创型中小企业成长腾飞。

叶慧霖介绍称,目前浙江全省已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106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533亿元,主要投向中小科技型企业;2.3万家持有发明专利的浙江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超2万亿元。
上述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的开展。据了解,在今年3月,浙江列入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地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力度和实践创新空间进一步打开。
谈及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叶慧霖进一步表示,相关利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质押流程更便捷。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指导下,争取通过系统功能直连、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深化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本地办、线上办,力争平均办理周期1天。
二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式更丰富。探索推广对企业知识产权整体画像评价,推广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内部评估+银企协商”,让“知识价值”转化为“融资资信”更灵活、更贴合企业实际。
三是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更专业。包括围绕专利密集型产业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方案、拓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模式、打造知识产权金融特色机构和专业人才等。
四是知识产权交易机制更有效。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探索质押物处置模式创新,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直接转让和收益权转让,通过二级转让高效盘活加速实际变现,真正实现知识产权价值转化。
“同时,试点政策也将持续深化数据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支持‘数据资产入表+数据知识产权贷+保险’等新模式,探索运用数据知识产权价值评价与应用指南省级地方标准开展企业数据知识产权自评估和整体评价,进一步健全我省数据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叶慧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