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3 06:37:39 股吧网页版
平方和投资吕杰勇:用时间筑牢阿尔法护城河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5年,量化持续成为市场“关键词”。伴随着A股市场震荡上行,单日两万亿元成交额已成常态,量化产品备案数量同比翻倍,私募江湖风起云涌。平方和投资成立已有十周年,这十年历程,既是行业风雨的缩影,也是其自身穿越周期的注脚。

  回望2015年成立之初,外界对量化投资是否适合中国市场仍存疑问;十年来,平方和投资不仅在策略上实现了“策略十年、十年长青”,更在业绩方面交出了扎实的成绩单,率先验证了量化方法论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有效性。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平方和投资创始人、总经理吕杰勇。在他位于中关村的办公室,这位亲历中国量化从萌芽到壮大的资深投资者,分享了他一路走来的成长与感悟。

  吕杰勇,平方和投资创始合伙人、总经理。 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拥有10年以上的国内量化投资实战经验。 2009年开始投身量化投资领域, 分别于博时基金和中信证券从事量化投资研究工作,管理客户资金、自营资金。 2015年创立平方和投资。

  初心如磐:深耕中国市场

  一切的起点源于1999年。这一年,吕杰勇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这里,他不仅被数学的纯粹与理性深深吸引,更从知名量化投资者詹姆斯·西蒙斯的实践中获得启发:数学不仅能在公式推导中展现优势,也可以成为优化金融市场效率的工具。一颗量化投资的种子,就此在他心中扎根。

  “我始终觉得,量化投资是科学的价值发现方法论,能让市场更有效率,而且衍生品工具在中国市场肯定是未来的大方向。”站在公司十周年里程碑前,吕杰勇公开了他的创业初心:“我们要成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要有自己的量化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是由詹姆斯·西蒙斯创立的全球知名量化对冲基金。)

  怀揣这个对标全球顶级量化对冲基金的梦想,平方和投资不仅成为最早将海外成熟量化对冲模式在国内落地的机构之一,更以十年如一的实践,扎实验证了量化方法论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

  危机淬炼:三立潮头

  “平方和投资的成长始终与行业发展相伴相生。量化行业发展历史上的三次‘危’,同时也伴随着三次‘机’。”吕杰勇回忆称。

  2008年,华尔街在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彼时的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寒冬里独树一帜。一批华尔街的量化人才循着机遇而来,中国量化行业由此开始萌芽。正是在这次危与机交织的节点,吕杰勇一头扎进了中国量化发展的早期浪潮,成为中国最早从事量化的投资者之一。

  2015年,中国量化行业一度站上小高峰,随即遭遇市场骤冷。那些早期依赖小盘股策略快速崛起的机构,仿佛被抽走了主心骨,或停摆,或倒闭。吕杰勇却带着对中国经济韧性的笃定,以及对量化策略本土价值的坚信,逆势出发。

  2018年,投资热情再度冷却,不确定性笼罩着A股市场。就在这一年——平方和投资却交出了两位数的正收益成绩单。业界开始关注平方和投资,量化基金由此为公众所熟知。这一年,也成为了后来行业规模突破万亿元的起点。

  量化投资史上的每次危局,实则暗涌着机遇——危中藏机,循环往复,恰是行业成长的底色。“每逢危局,我们不是消极观望,而是咬紧牙关应对,靠‘优势策略+严谨风控’双轮往前冲,总能在风浪里找到自己的航道。”吕杰勇表示,经历过危机的淬炼,也许才能百战成金。

  变与不变:策略框架不断迭代

  如果说危机淬炼了定力,那么策略的不断进化,则奠定了长青的根基。十年以来,伴随市场周期更迭,平方和投资始终坚持同一策略框架,不断迭代,历久弥新。策略体系历经多轮市场检验,持续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

  在因子研究上,公司早期主要依靠量价因子,随着市场演进,逐渐拓展至基本面、分析师预期、另类数据等维度,涵盖日内多频段预测。研究团队不仅要求因子在样本内有效,更严格执行样本外检验与多指标综合评估,以避免过度拟合。

  在组合优化上,平方和投资经历了“线性模型-机器学习主导的非线性模型”的演进。“我们通过持续提升算力与底层技术支持效率,实现了从‘简单拼装’到‘智能焊接’的飞跃。”吕杰勇表示。

  在风险管理上,平方和投资逐步升级至行业、风险因子、交易比例限制等多维度风控体系;补充黑名单机制规避事件型风险。在交易执行上,公司自建了Bsim系统,通过高频时序预测优化执行,显著降低了冲击成本。

  吕杰勇透露,公司今年算力同比提升约2.3倍,自研的Bsim系统已实现“分秒间即可验证一个因子想法”的高效能,支撑研究员日均完成上千次回测。以时间筑牢的根基与技术驱动的效率,共同构成了公司稳健前行的底气。

  今年以来,平方和投资的超额回报显著,并在小微盘风格波动中展现了较强的防御性。对于超额收益的持续性,吕杰勇信心十足:“目前我们主要采用中低频策略,因子覆盖全面,信号预测周期相对较长,这使得我们的策略容量上限较高。当前公司管理规模在百亿元左右,处于规模效应最佳的阶段。我们将持续加强投研投入,确保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持超额收益的稳定性。”

  筑牢护城河:十年再出发

  当中国证券报记者问及未来目标时,吕杰勇表示:“平方和投资的下一个十年,不光要做中国的‘文艺复兴’,还要努力成为世界的平方和。”

  投研合伙人方壮熙的加盟,为这一愿景注入了新的力量。方壮熙曾在国际知名量化巨头世坤投资担任高级执行研究总监兼中国区副总经理,如今将带领平方和投资进一步完善因子与组合优化体系,把研究推向更高维度。人才与组织架构的升级,是平方和投资迈向新十年、应对全新竞争格局的关键支撑。“引入新的投研合伙人后,团队综合实力实现了质的跃升。”吕杰勇特别提到,“他带来的不仅是优质人才梯队,更重要的是推动投研体系的全新升级。”

  谈及行业发展,吕杰勇敏锐捕捉到国内量化投资正在经历的积极转型:2025年7月,针对高频交易、异常交易的量化新规正式落地,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也迎来强监管。“量化怕的不是监管,而是不监管。”在吕杰勇看来,这一系列调整对量化私募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依赖高杠杆套利的资金大幅收缩,机构竞争的重心转向扎实的阿尔法挖掘能力——这恰恰契合了多数投资者的核心利益。

  “当套利空间被压缩,那些真正能沉淀阿尔法的硬实力才会清晰显现。”吕杰勇认为。在规范运作上,平方和投资展现出前瞻性:一是公司长期深耕中低频策略,高频策略占比低,这与量化新规对高频交易严控的思路不谋而合;二是主动压降DMA业务杠杆率及存续规模;三是持续探索“白盒化”合规风控监测方案。

  面对传统因子“拥挤度上升”的行业焦虑,吕杰勇表示:“我们相信传统领域(量价与基本面)的研究空间远未枯竭,深度耕耘仍大有可为。”他反对盲目追逐热点式的“替代式创新”,倡导“增量创新”模式——在既有优势基础上,拥抱AI等新技术,通过严谨的“历史回测-小规模实盘-逐步放量”流程,将其转化为提升研究效率与效果的“加速器”,同时严控“黑箱”风险。

  当被问及海外量化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带来的挑战,吕杰勇称,平方和投资立足本土,但技术底蕴不逊于外资。更核心的优势在于对A股市场十年的深耕:“我们的因子库历经十年样本外检验,每一组数据、每一个模型都凝结着市场的规律与经验,这是新入场者难以复制的‘时间护城河’。”

  十年,对于一家量化机构来说,既是成长,也是青春。未来的平方和投资在量化赛道上,将始终锚定“持续稳健”的航向,朝着成为行业标杆的目标稳步前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