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监管部门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李云泽表示,“十四五”时期,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监管部门的首位主责,把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为重中之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最近,一些外资投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今后两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他们也认为中国金融风险防控化解成效是显著的,风险是可控的。
二是加快推进改革转型。5年来,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过半省份组建省级法人机构。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股份制银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保险、资管等机构加快回归本源,功能定位不断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三是重拳整治金融乱象。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加强资金穿透监管,着力整治层层嵌套、空转套利,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积极助力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措并举稳定融资,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牵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严守不新增隐债的红线,依法合规对融资平台开展债务重组和置换,助力地方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