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2日讯 大力发展权益基金、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以2024年924行情为起点,境内ETF发展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年。
过去这一年,境内ETF规模再创新高,迈上5万亿门槛,最新规模达5.31万亿。产品结构多元,核心宽基沪深300ETF总规模超万亿,债券ETF规模突破6000亿元,千亿ETF俱乐部达15家。
在境外对比上,中国ETF规模在7月首次以6117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日本(6109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创新产品上,股债均有亮点;一是跟踪A500基金成为最强顶流,截至9月19日,全市场已有139只A500主题基金发行,合计募集1976.74亿元;场内42只A500主题ETF最新规模约1900亿元;二是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迅速扩容。
全市场ETF保持了较高的规模增速,表明ETF在机构和居民资产配置中成为更重要的投资工具。在机构看来,ETF的工具属性维度,在资本市场显著调整阶段,ETF尤其是宽基类ETF作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工具,往往基金份额有显著增长,起到了资本市场“稳定器”的角色。
自924行情以来的一年时间里,ETF发展至少呈现六大亮点,涵盖政策、趋势与创新产品:
亮点一: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1月26日,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持续加强优质指数供给,不断丰富指数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生态,强化全链条监管和风险防范安排,着力推动资本市场指数与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
顶层政策支持,今年1月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产品体系、生态优化等12个维度对行业进行支持和规范,进一步助力搭建“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监管表示,该方案出台主要目标是,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
亮点二:中国ETF规模超5万亿,首超日本
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在2024年9月、2025年4月,以及2025年8月,境内ETF规模连续实现了破3万亿、4万亿和5万亿三次跨越,每一次万亿级别的增长,间隔都在缩短。
截至9月19日,全市场ETF数量为1306只,较年初增加267只;规模5.3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58万亿元,108只ETF规模超百亿。其中,上交所上市ETF规模2.7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6万亿元;深交所上市ETF规模1.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52万亿元。
今年7月,中国ETF规模在首次以6117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日本(6109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可能在亚太地区ETF的资产管理规模(AUM)、资金流、流动性和产品供应方面创下新纪录。
支撑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可能推动ETF从较低基数增长;二是产品审批加快。三是中国在ETF供应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缺乏主动管理型、衍生品为基础、杠杆和反向或加密货币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批准更多产品,从而释放进一步的资产管理规模和交易潜力。
亮点三:跟踪A500指数基金成最强吸金顶流
A500与“924”行情相生相伴,成为公募行业现象级产品。
2024年9月,首批10家基金公司上报中证A500ETF,闪电发行、指数发布,10月首批A500ETF上市,随后二批、三批A500ETF接连上报发行,场内外指数产品、指增产品、风格策略产品陆续上报、发行。
在首批A500ETF上市不到3个月,跟踪A500指数的基金规模已超过2300亿,成为仅次于沪深300的宽基指数,开创了宽基ETF的新时代。中证A500指数覆盖沪深两市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分布均衡,近年来成为量化策略重点布局标的。
今年以来,公募中证A500指增基金发行持续活跃。据Wind数据,截至9月12日,全市场已成立中证A500指增基金51只(含指增ETF及联接基金),合计募集规模逾270亿元。摩根资产管理旗下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基金募集规模突破20亿元,或成为2025年以来首发规模最大的中证A500指增产品。
当前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A500ETF,为223.51亿元;国泰A500ETF和易方达A500ETF分别以207.02亿元、206.75亿元排名第二、第三。此外,南方、华夏、广发、富国以及嘉实等5家基金公司旗下A500ETF规模超百亿。
从参与主体来看,企业年金、养老金、险资、外资、信托、私募、期货以及广大个人投资者广泛参与。以险资为例,数据统计,中证A500ETF共吸引近150个险资账户持有。
亮点四:债券ETF爆发之年,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登场
债券ETF是今年ETF市场最靓的崽,截至9月19日,最新规模达6074.48亿元,境内债券ETF首次突破6000亿元。
随着14只二批科创债ETF发行,9月24日上市后,债券ETF数量达到53只。重点产品上,8基准做市做市ETF、两批合计24只科创债ETF成为债券ETF重要战场。
具体来看,25只债券ETF规模超百亿,博时可转债ETF规模最大,为597.94亿元;海富通短融ETF紧随其后,最新规模586.47亿元;富国政金债ETF规模第三,规模为457.96亿元。此外,今年以来超3740亿元资金涌向债券ETF,华泰柏瑞、永赢、万家、泰康、摩根资管、银华等多家机构成为债券ETF新玩家。
在机构看来,随着公募销售费率改革落地,场外债基赎回费提高,将进一步推动机构资金转向债券ETF,该类产品也有望突破万亿规模。
亮点五:港股ETF为代表的行业主题“百花齐放”
924以来,市场资金供给、市场结构、生态建设实现多维度突破,A股、港股走出强势上涨态势,即便4月初受到关税摩擦影响,但是市场很快在政策、资金呵护之下扭转情绪,截至9月19日,沪指近一年涨幅达40%。
市场板块轮动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药、CPO等热点不断,在这一背景下,ETF资金流向出现明显的分化,宽基呈现净流出,行业主题ETF、跨境ETF等持续净流入。
截至9月19日,年内宽基净流出3076亿元,主题ETF净流入1142.74亿元,跨境ETF净流入2440.37亿元;商品ETF净流入550.45亿元。
具体到产品上,千亿ETF有7只,依然是宽基站队,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4143.75亿元,易方达、华夏、嘉实旗下沪深300ETF紧随其后,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稳定在千亿规模以上,易方达创业板ETF新晋千亿。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即将来到千亿门槛之前,最新规模达到943.91亿元。行业主题策略等ETF方面,领跑产品分别有,国泰基金旗下证券ETF最新规模达到528亿元、嘉实科创芯片ETF规模330.52亿元,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规模203.48亿元。此外,多只恒生科技指数ETF、黄金ETF等规模均有新突破。
亮点六:千亿ETF公司增至15家
公募管理规模自2024年以来连续10次创新高,股债ETF强势吸金,千亿ETF基金公司也迎来扩容。
截至9月19日,全市场已有15家基金公司ETF管理规模超千亿,汇添富、海富通、鹏华基金新晋千亿门槛,非货ETF方面,千亿ETF基金公司数量增加至14家。
ETF是一个没有休息的战场,在排名上,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以及华泰柏瑞基金稳居前三,易方达再次试图拉近与华夏基金的差距;富国基金则凭借港股通互联网ETF、债券ETF等产品,正在迅速缩小与广发基金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