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非洲航空峰会于9月4日至9月5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本届峰会上,“被封锁款”不出意外地又一次成为业内讨论的重点。
所谓被封锁款,是指航空公司在某些国家运营获得的票款或运费,由于业务所在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或外储紧张现状,无法汇回总部,导致企业“赚了钱却拿不走”。
此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曾多次点名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赞比亚等国为此类问题出现较多的地区。根据估算,非洲“被封锁款”总额大约为20亿美元。协会警告,相关国家如不能改善结算现状,国际航企将不得不缩减航班甚至退出当地市场,致使区域连通性受损。
为此,峰会提出若干解决路径。短期内,呼吁各国优先释放航空公司在当地的应收款,作为维护国际信誉与吸引外资的必要举措;中期则探索区域支付与本币结算机制,借助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支付与结算系统,实现机票收入区域内部清算,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长期目标则是加强金融体系的外汇灵活性与透明度,建立区域清算中心,降低跨境运营的结算风险。
综合专家的观点可以看到,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国在财政、金融与行业监管政策方面多方发力,并配合行业成本优化与区域合作,将整个非洲视作“单一航空市场”共同谋划。
事实上,“被封锁款”仅仅是本届非洲航空峰会重点议题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合作与可持续。
在合作方面,来自中国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以下简称“eVTOL”)让人眼前一亮。
不久前,中国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eVTOL产品“EH216-S”在基加利完成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非洲的载人首飞。
“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行,将大大推动非洲低空交通的发展。”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表示,“此次首飞为非洲各国交通、物流、旅游等多领域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高文棋表示:“此次首飞不仅是中国低空科技走向非洲市场的重要突破,更成为中卢两国深化务实合作、增进人民友谊的生动缩影,为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合作与民心相通注入新的活力。”
参会专家普遍认为,来自中国的eVTOL大大推动了低空出行理念在非洲的进展,但要真正推动其走向商业化仍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建立空域管理、载人装备认证、地面基础设施与公众接受度等。多国代表建议,希望以卢旺达为试点区域,先在旅游、医疗等有限场景开展监管试点,探索并拓展eVTOL在非洲的应用场景。
可持续航空燃料(以下简称“SAF”)也是本届峰会的核心议题之一。
发展SAF对非洲具有多重意义:其一是节约成本,目前大多数非洲国家严重依赖进口航空燃油,实现SAF在地生产可以降低对外部燃料进口的依赖;其二是创造就业,从原料收集、预处理到精炼与检验,SAF能够带动制造与服务业本地化发展,尤其能创造大量收集、运输与加工等相关岗位。
专家表示,非洲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非常适合发展以废食用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的加氢处理工艺。不过,如何保障原料稳定供应以及如何在行业起步阶段获得融资支持,是现阶段亟需破解的难题。总体来看,尽管目前非洲实际落地的SAF项目数量非常有限,但潜力巨大,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