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0 06:34:00 股吧网页版
带“火”城市消费 演唱会经济活力四射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演唱会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屡创新高,并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快速下沉。不少地方打造出了一条以大型演唱会为核心,交通、餐饮、住宿、零售等多元消费业态有机聚合的产业链条。

  专家表示,当前,“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的效应愈发显著,演出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增量,开辟了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演唱会经济势头强劲

  9月14日晚,伴随着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五月天“5525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贵阳站正式收官。为期三天的演唱会累计吸引约13.4万人次参与,日均接待观众4.4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61%,达8.2万人。

  这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演唱会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为一场演唱会打卡一座城”“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成为新风尚。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日前表示,2025年上半年,演出市场尤为火爆,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中国演出行业协会9月15日发布的《2025年暑期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7月至8月,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和观众人数与上年同比保持上升趋势。

  其中,2025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共吸引7.99万人次到场参与。7月起,“西部歌城”乌鲁木齐就延续“演唱会月”模式,周华健、刘若英、张杰先后于暑期登台,张韶涵、黄丽玲、陈嘉桦、伍佰、刀郎等歌手也官宣档期,将演唱会热度延续到了10月,连台好戏让乐迷直呼“机票、酒店都要提前抢”。

  此外,大麦数据显示,今年9月到明年1月,张韶涵在天津、苏州、郑州等10座城市的巡演“想看”人数达到273.7万人;任贤齐在重庆、哈尔滨等四座城市的巡演“想看”人数达到219.8万人;李荣浩在合肥、济南等四座城市的巡演“想看”人数达到196.5万人。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分析称,今年演唱会经济势头强劲,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格局。供给端,头部歌手巡演密集,新生代偶像加入战局,形成老中新三代同台的局面。需求端,观众购票热情高涨,跨城观演成为常态。“这种热度背后,是文化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80后’、‘90后’成为主力,不仅具备支付能力,又愿意为情怀和体验买单。”

  拉动城市消费效应显著

  业界常用“1∶4.8”来形容演唱会经济对城市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消费增长的强大带动力,即门票花费1元,就能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演唱会也因此被喻为“行走的GDP”。

  今年以来,演唱会拉动城市消费的效应依然显著。8月下旬,时代少年团“加冠礼”演唱会上海站在上海体育场举行。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演唱会前的8月14日至20日期间,上海文旅消费同比增速达13%。其中,“上海体育场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超800%,“上海体育场附近美食”搜索量上涨626%,“上海演唱会应援妆”搜索量上涨529%。

  此外,在北京,今年以来(截至8月中旬),鸟巢已举办44场大型演唱会,总观演人数接近240万人次,带动场馆周边消费增长。在成都,今年1-8月,已引进举办大型演唱会77场,带动综合消费近40亿元;东安湖、凤凰山举办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入住率增长15%、商业体营业额增长40%、景区接待游客增长30%。

  面对演唱会经济的巨大潜力,不少地方乘势而上,出台一系列支持举措。

  比如,重庆提出,发展演唱会经济,对引进演艺赛事活动的主办单位给予奖励。推出更多主题文旅专列,支持凭演艺赛事门票享受景区门票、餐饮、购物等优惠,延伸复合文旅消费链条。厦门提出,在厦门举办一场演唱会,最高可获得360万元奖励;举办独立品牌音乐节,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奖励;新开发的旅游演艺项目,最高可获得200万元补助。

  “厦门的城市配套设施也很完善,食宿、交通都非常便利。我们举办的演唱会中,有百分之七十的观众是外地人。”吾爱稻草(厦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孋介绍。

  在马孋看来,随着岛外的奥体中心以及白鹭体育馆的陆续投入使用,厦门对演唱会的接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厦门还专门成立了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协作小组,以提高审批效率、规范票务市场、落实安保措施、加强服务引导。这大大增强了演出经纪机构将顶流艺人引进厦门举办演唱会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三、四线城市凭借场馆升级、政策扶持与文旅资源整合,正成为演艺经济的新蓝海。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报告认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下沉趋势还将继续,下沉市场的“金曲刚需”尤为凸显,以四川遂宁为例,“金曲传奇巡回演唱会遂宁站”爆火,门票提前10天售罄。

  根据携程统计的数据,2025年1月至8月,三线至五线城市音乐节场次合计占比近5成,相较2024年同期占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

  “演唱会市场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快速下沉,反映出文化消费正在走向更广泛的区域和更深层次的普惠。过去因资源集中而受限的中小城市,如今正借助巡演布局迎来发展新机遇。”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表示,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粉丝经济的成熟以及主办方对增量市场的积极开拓。

  让一时“流量”变长久“留量”

  不过,受访专家表示,演唱会经济火爆的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当其冲的是观众体验。朱克力表示,抢票难、黄牛猖獗问题仍存在,部分演出宣传与实际不符引发退票纠纷,甚至出现“柱子票”等影响观演的乱象。这些问题折射出市场规范不足,应通过实名制、退票机制等保障观众权益。

  市场结构失衡也是痛点。“一线城市演出扎堆,三线以下城市供给仍不足;头部歌手垄断资源,新生代歌手缺乏舞台。这种马太效应不利于市场长期发展。”朱克力认为,演唱会市场也需构建多元生态,让各层次演出都有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繁荣。

  此外,洪勇提到,一些演唱会存在周边产品供不应求、服务质量参差、交通疏导压力大等问题。部分城市仍停留在“办一场算一场”的阶段,缺乏系统规划与品牌延续机制。

  如何更好释放演唱会带来的“人气经济”长尾效应,让“流量”变“留量”?

  洪勇建议,各地可将演出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强化“软实力”建设,在审批、安保、交通、住宿等方面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同时推动文化IP与城市形象深度融合,通过“票根换景区门票”“演出+文旅打卡”等方式延长消费链条,打造可循环、可持续的文商旅生态体系,真正实现“曲终人不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