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至少有20只混合类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10%
近期,多只以权益类资产作为重要配置方向的混合类理财产品业绩表现亮眼。《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有多只混合类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0%。
与其他理财类型相比,混合类理财产品的优势主要是可配置资产范围较广,策略灵活度较高,可以有效捕捉不同大类资产的行情。在业内人士看来,混合类理财产品表现较好,得益于抓住了股票市场回暖带来的盈利空间。后续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从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和客户定位三方面对混合类理财产品进行优化与创新。
有产品年化收益率超45%
根据投资性质的不同,理财产品分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权益类理财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和混合类理财产品。其中,混合类理财产品是指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均未达到80%的理财产品。
目前,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展现出较强的收益能力。例如,民生理财发行的“民生理财银竹混合灵动A股机遇理财产品”近3个月(6月19日至9月17日)区间涨幅达11.21%,年化收益率为45.46%。在业绩比较基准方面,封闭期内,持有期间绝对收益目标为20%;封闭期结束后为4%-8%(成立以来年化)。
此外,记者据法询金融理财网数据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20只混合类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10%。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混合类理财产品表现较好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权益市场回暖显著提升了产品收益弹性;二是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债券资产提供稳定票息收益,同时借助权益资产捕捉市场机会,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三是产品设计上采用封闭期或最短持有期机制,有利于管理人在市场波动中把握中长期投资机会,避免短期频繁申赎带来的干扰。
“在当前波动性较大的市场环境下,混合类理财产品的优势凸显,凭借大类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可以有效捕捉不同大类资产的行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混合类理财产品堪称“多面手”,通过不同资产之间的搭配,收益弹性较为均衡,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为适中的投资者。
“与其他理财类型相比,混合类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更好地平衡了收益与风险。”薛洪言表示,它既能够通过债券底仓提供相对稳定的基础收益,又能通过权益仓位争取更高回报,风险水平低于纯权益类产品,而收益潜力明显高于现金管理类和纯债类产品。同时,混合类产品通常设有较灵活的流动性安排,最短持有期多为60天,兼顾了收益性和资金使用需求。此外,这类产品在抗通胀方面也表现较强,因为权益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通胀对投资收益的侵蚀。
不过,杨海平也提到,正因为混合类理财产品可投资的资产相对宽泛,各大类资产配置比重相对灵活,因而其目标客群的定位相对模糊,把握客户的风险偏好的针对性、精准性相对存在不足,需要通过产品设计方案以及营销方案的精细化加以解决。
对于后续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薛洪言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从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和客户定位三方面优化。产品设计上,可推出更多期限分层和策略细分的选择,如设置60天、90天等不同持有期,定期开放与封闭式产品并行,并明确区分偏债混合、平衡混合等不同权益仓位的产品系列,以匹配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需求。风险控制方面,需强化动态资产调整能力,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股债比例,在股市过热时适度降仓、债市调整时缩短久期,同时通过跨市场、跨品种的分散配置控制净值波动和最大回撤。市场定位上,应聚焦“稳健增值”客群,重点面向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寻求收益提升的投资者,突出其“低波动+收益增强”特性,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
在杨海平看来,混合类理财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比较宽泛,一定程度上可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后续创新方向应重视两个方面,一是要深入研究客户的风险偏好,更加精细化把握客户风险偏好分层;二是强化金融工程技术应用,打磨混合类理财产品对应的投资组合。混合类理财产品可以投固收类资产、投权益类资产、投衍生产品等,在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框架内,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可以更好地对冲风险,追求相对理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