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5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会上,发布了《协同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一书,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已入选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五大文库”首批成果的上海智库报告文库。与会者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制度设计、组织模式、实施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孵化器的使命和任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话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研究员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协同创新,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夯实国家战略科技基础的关键支撑,在“十五五”时期更具战略紧迫性。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跨主体、跨区域、跨领域的深度协作,破解创新资源分散、创新链条割裂的瓶颈,形成以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多元主体合作为依托,以区域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创新效能倍增为目标的良性循环。下一步,应用经济所将进一步聚合优势力量、持续聚焦上海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以更深层次的调研、更精准的分析,形成学科上有深度、战略上有高度、决策上有力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湛研究员介绍,《协同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是其团队围绕强化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成果。该书首先阐述了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现状与特点,上海协同创新现状、特点和成功案例。其次,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并结合协同创新机制理论,对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进行深度研究,具体包含“三大驱动机制”和“五个协同机制”。该书提出了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基础制度设计、组织模式、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并提出了上海建立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的对策建议。李湛认为,当今的创新都是协同的,没有协同就没有创新。协同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黄丽宏认为,构建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机制,必须高度重视并系统性发挥高质量孵化器的枢纽作用。其核心功能是高效整合资本、人才、技术等社会资源与生产要素,为初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政策服务与精准赋能。要积极推行“以赛代评”“以赛赋能”的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孵化器平台需强化其在政府与市场间的桥梁作用,精准传导政策,高效配置资源。同时,要着力推动形成跨区域联动,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势互补,最终凝聚成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强大合力。
与会专家认为,必须以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与上海主导产业,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以此汇聚生产要素,攻坚克难,将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切实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
有专家指出,构建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必须明确高质量孵化器的核心功能。它绝非普通空间,而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协同创新的连接器和未来产业的策源地。其核心作用是构建创新生态,提供精准赋能,最终将战略力量的研发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优势。有专家提出,构建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必须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链主”作用和生态主导力,引导其加大研发投入,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最终提升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专家认为,要强化以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的协同机制,以重大专项为抓手,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从创新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创新策源与核心支撑能力。要强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将研发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主办。